今天读书《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主要写费德勒的事情,一本非常棒的一本书看了看自己读了三个小时。
因为密度太大,自己也做了150处笔记,里面教了自己很多软实力的东西,比如,课题分离,比如自我肯定自我接纳的区别,这个无论你对父母,同事,还是孩子都适用。
它可以让你看到更加立体的自己。
首先开篇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文中还提到,人的烦恼一切来源于人际关系,想想还真是,让干涉你的人见鬼去吧,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简单对这几部分做下拆解以及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通篇首先可以用几句话叙述,我的人生我做主,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干涉,有问题只是你的问题与我无关,活在当下尤其重要。
上面是框架,作者添加血肉,使得文章更加丰满健硕有力,自己读着也有了很多感悟。
任何事都一分为二看待,拥有大智慧的人,永远不跟自己较劲,你是自己情绪的主人,情绪小人是你的附属品,你不应该被它掌控。有些事情,责任不要往自己身上揽活,这时候要学会课题分离,对于孩子我们应该也如此。
有一个笑话,比如孩子学习,小学生一写作业,父母就要准备好速效救心丸,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提示,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要给孩子暗示,写作业是你自己人生课题,我没有权利干涉,如果不完成,你就要准备好被老师惩罚的结果,这是课题分离,那么我们只能做以旁观吗,不是需要引导和让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育孩子要一分为二看待。
自我解救的枷锁,发生什么事情不重要,怎么看待它才重要。
同时也应该有超越自卑的勇气,我不出众但是很平等。
真正自负的人才自卑,自负与自卑是两个相对面,它永远附着在人们身上。
有时候好朋友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一句好久不见,我们可以说,很长时间没见不要紧,我们很在乎关系的距离和深度,不见面不代表不在乎对方,不代表不想念对方。
在一个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也没有必要为了他人的评价看法而活。
在一个课题分离无时不在,你要搞清楚是自己的事儿,还是别人的事儿,自己努力完成自己的事不要掺和。
就是把马带到河边,但是不能强迫其喝水。
所以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
所以有一句谚语,神啊请赐给平静,让我可以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请你赐给我勇气,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请你赐给我智慧,让我分辨能改变和不能改变的事情。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过自己喜欢的人生。
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要付出代价,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人讨厌。既不是自以为是,也不是将错就错,只是分离课题。即使有人不喜欢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课题。并且,“应该喜欢我”或者“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也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
人生的意义也是有自己决定的,我是不是可以引申出自己的处事观。
作者还提到,人生并不有可以作为常识来讲的意义,因为本身就没有意义。
如此,我们发生不幸的事情,不要桎梏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更应该积极思考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办才行。
做好当下的事情后,很多事情也会慢慢变得明朗起来。
所以说一个人力量是很大的,你“改变”自己世界也就跟着“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是靠改变“我”来改变。
在了解了费德勒心理学后,世界已经不在是以前的世界了。
永远要知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不考虑别人,只考虑自己能给别人和社会带来什么价值,这就是社会的融合和参与。
再送给你一句阿德勒的话:“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