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覃思默
每个月月初,身边很多管理人员会给公司提交一份本部门优秀员工名单,而这份名单通常会令他们非常头疼,因为按照评定表的内容评分,似乎很多人都能达到优秀员工的标准。然而事实是,很多人还远远达不到优秀员工的标准。
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看起来似乎都很优秀,能力很强,也很敬业,但有时候总觉得跟真正的优秀总是差一股劲,而到底差在哪里总觉得有点难以言喻。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是经管励志畅销书作家吴甘霖、邓小兰关于员工培训的巅峰之作,这是一本让人如何以最短的时间成为最优秀员工的超级畅销书。经过与现实对比,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普罗大众,想真正成为优秀的一流员工还是有很大差距。而这差距需要我们不断践行其好的建言,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缩小差距乃至超越优秀。
一、要做“天才”,先做“地才”
职场新人以及不成熟的职场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自视过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甚至将自己看成“天才”。这种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和期许,往往容易在生活和工作中摔得粉碎。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这一心理障碍,来更好地完善自己,融入社会并得到社会认可呢?不妨来听听著名歌手蔡依林的名言吧。
“大家都想做天才,但没有那么多的天才。那么就争取当一个‘地才’吧!多多地付出,踏踏实实地付出,不要因困难而中断梦想,永不放弃!有一些天才,因为骄傲自满会半途就暗淡无光; 有一些地才,会不惜把力气花光下苦功,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甚至成为传奇。”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与众不同,能成万人敬仰的传奇人物,却不愿从最基础的常识做起。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成为一个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功,首先要恶补常识课,不断精益求精,孜孜不倦地学习,让自己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
在这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常识需要不断积累更新:
1、基本业务常识
首先要懂得自己的岗位要求,给我们这个职位,到底都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如果连最起码的业务都不熟悉,那么工作连胜任起来都有问题,更别说发展了。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人是在工作,但却连自己该做哪些事情这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搞懂。很多时候,领导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给你交代清楚,该做什么,更多的时候,需要自己去琢磨,要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去学习,去提升。
2、角色认知常识
很多不成熟的职场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尽管已经告别学校很久,但心态却还是学生心态,说话、办事还是摆脱不了以前的模式;同样,也有很多人已经得到升迁或者换岗,却仍然按原来的思路和理解去处理所有的人事物,结果导致管理活动一团糟。
作为一名职场中人,要知道你工作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成工作目标。认识并进入职场角色,会帮助你增加工作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若不能清楚地认识到所承担的角色,你将不能确定:你应当做什么,职责界限是什么,工作中与其他人的关系,需要培养何种技能。而认清自己的角色,可使其了解现在做的和应该做的是什么,他角色应在什么范围内调整,认识到将在何种领域里培训和发展,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划定方向。
3、沟通汇报常识
职场当中有很多人,都只知道闷头做事,不知道沟通,也不知道如何汇报工作,即使不懂也不问,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结果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我刚出学校到这家公司上班时,就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让我在后续工作中不得不一有疑问便要提出来。当时我在包装一款针件,当包到最后时发现有一些异常:所包的针中似乎有其他规格的针混在一起。
发现这个异常后,本来我应该向上级汇报请求指示的,但我想当然地以为就混了一点,别人也未必发现或者投诉,就没有汇报上级。最后的结果很惨,该针件发到客户那里造成了强烈投诉和大额罚款。
我的上级和我自然免不了要被批评和处罚。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很多事情不想后果,只是凭感觉做事,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但擅作主张的结果往往是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同时,也要注意到,在沟通和汇报的时候,还有两点要特别留心:
一是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即使有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见,也千万不能咄咄逼人,因为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吵架、也不是为了分个谁对谁错,而是解决问题,找到最好的途径。
二是沟通和汇报一定要及时,不要等事情发生或者过去了,再去沟通和汇报,那时候往往就已经晚了,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不怕丢脸,才会长脸
年轻人需要记住一点,“卑微的工作并不丢脸。”
前段时间一位日本清洁工刷爆了我的朋友圈,这位清洁阿姨成了日本“国宝级匠人”。日本NHK电视台的节目在采访春子时,这样评论她的工作:清扫工也是“职人”。从事技能工作的人在日本统称“职人”,例如厨师、美容师、工匠等,未必社会地位高、但各行都是“金字塔”体制,顶端是名利、是自豪,受社会尊敬,出类拔萃者还可能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天皇也可能授勋。而这位阿姨则表示“我只是把这里当成是自己的家所以要好好招待客人,用尽心思,为了让这里的人感受到「理所当然的日常环境」拼尽全力”。
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清洁工作,她做到了极致,得到了她理应得到的尊重。我们也同样可以,只要认清楚我自己的目标,现在再卑微的工作都能承担。作为在温州工作的人,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泰集团的董事长南存辉,还没发展的时候是在路边给人擦皮鞋的,你现在的境况比他当初好多了。
因此,工作是没有“卑微”一说的。如果连自己的工作都看不起,整天怨天尤人,仿佛天下人都欠自己的,那种态度才真是丢脸,永远都不可能有什么出息。反过来,如果能尊重任何工作,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那么,即使是一个侍者,也可以成为工作岗位上的“国王”。
永远要记住:不是每个人在刚工作时,就能有高起点的。成功需要积累和磨炼的过程。做好身边的小事,才是担当大任的基础。丢掉虚假的“卑微观”,就是丢掉无用的“面子观”,这样,才能创造现实生活中的真正辉煌。
三、经得住折磨,才能成栋梁
职场是接受磨炼的地方,只有经得起“折磨”,才能够成为栋梁。但有的人,在家中娇生惯养,在学校老师也没有很多要求,一到职场中就开始受不了,觉得到处都是规矩,到处都是束缚,稍不如意就觉得是折磨,就打退堂鼓,闹调岗闹辞职。
这种人,就像草莓一样,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却很酸,常温状态下放不长久。他们都有这样的通病:不愿意长大,总想别人哄着;不愿意承担责任,总希望别人包容;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否定。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渴望肯定,希望在别人的肯定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在别人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肯定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肯定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坚定自己的信心。但光有成长还不够,在成长的基础之上是成熟,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够理性地认识自我和外界,并能够独立自主甚至挑大梁。而成熟,往往来自于“折磨”。
其实,只有不断在折磨挫折中摸爬滚打,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完成组织制定的目标而工作,不可能所有人都能迁就你。而你的上级,他本身承受的压力比你还要大,当你犯错以后,叫他如何迁就你?当别人对我们否定的时候,当别人对我们提出看似不合理的要求的时候,当我们做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如果能够忍受这些,甚至珍惜这份“折磨”,也就意味着成熟的开始。
四、从“知识人”到“能力人”转变
“知识改变命运”是没错,但光有知识却不能将其转化成你做事的能力,那么,再多的知识也改变不了你的命运,到最后,只能发出“怀才不遇”的妄自叹惋罢了。
所以,人在职场,你要在实践中尽快学会如何将知识转化成办事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越来越有分量、并且越来越有发展的人。
五、不抱怨,只解决问题
如果要说什么是最损害工作业绩和阻碍个人发展的行为,“抱怨”肯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抱怨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抱怨的结果,是搞坏了心情、影响了团队的和谐、妨碍了个人的发展。所以,优秀的人从不抱怨外界,他们只会想如何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到完美。
身边有很多同事,要么在群里面不停抱怨,要么在朋友圈中不停发着牢骚,他们总是抱怨公司如何如何不好,工作如何如何让他难以发挥,同事如何如何糟糕,却不想想,既然周遭一切都这么糟糕,他还呆得下去,说明他也好不到那里去。
当然,公司的情况没有他们描述的那么糟糕,但是公司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说明公司内部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是有很多管理项目需要改善。其实,作为职场中人,我们更应该关注到的是这些,然后凭借团队的力量,去帮公司去解决这些问题,去帮助公司改善和提升。在这些锻炼中,你不仅帮助了公司,也帮助了你自己,你锤炼了你的意志,你提升了你的能力,你增加了你的价值,而这一切,最终都是有所回报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的付出不可能永远被埋没。
六、融入团队:少一点我,多一点我们
我很喜欢讲我们,我们公司,我们部门,我们车间,我们团队。现代社会,单打独斗很难成功,你的成功必须依托团队的成功。
这段时间闹得风风火火的“宝万之争”,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王石和姚老板的斗争,而事实上,他们背后的团队的斗争才真正值得我们去留意和学习。两个团队之间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奇谋诡计,真的值得我们去大书特书。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光光是他们两个人,互相能绊得动对方吗?
同样的,我们投身职场要站稳脚跟并要好好发展,就要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得学会融入团队,即完成从“个体人”到“团队人”的转换。也就是说,再不能像以往那样凡事以“我”为中心,想做什么做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只是团队的一分子,凡事都要更多围绕“我们”来思考。首先以“我们”来进行思考的人,必然会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团队;首先以“我”思考的人,往往会受到团队其他成员的排斥与摒弃。
那应该如何才能快速融入团队,从而提升自己的价值呢?
1、走自己的路,也要听听别人怎么说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十分豪迈,但要一分为二地去理解:如果自己是对的,这样做当然没错。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因为懂的本来就不多,认识和经验也很有限,所以更好的做法是“走自己的路,也听听别人怎么说”。
在职场中,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并不那么重要,和团队、和整体保持一致才是最重要的根本。把自己看得越重的人,越不能接纳别人的东西,在职场中走得也越累。如果能够打开心扉,多听听别人怎么说,心中没有芥蒂地去改进,那么,反倒会很轻松,飞得也就能够越高。
2、要有自己的节拍,更要与团队合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事风格和做事节奏。但在职场中,光有自己的“节拍”并不够,更需要和团队“合拍”才行。这就好比合唱,只有大家的节拍一致,才能有优美和谐的合唱,如果各唱各的调,那结果就可想而知。
不够职业化的人很容易强调自己的“节拍”:“团队理念归理念,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在家都是这样做的,到了公司我干吗要改?”、“公司的标准太高了,我又不想一辈子呆着,干吗要按照那些要求做?”……
但只强调自己“节拍”的结局,是跟团队格格不入,那还怎么待得下去,怎么可能在职场中有发展?
如何才能做到与团队合拍呢?这要求我们要和团队的利益合拍、与团队的核心理念合拍、与团队的要求和标准合拍。
3、能立功,还能让功
很多人刚入职场或者刚到一个新公司,都有一股闯劲,迫切希望做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很好的“立功心态”,非常值得肯定。毕竟,在任何单位,能立功的人不仅能更好地为单位创造价值,而且能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与回报。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那就是不要因此而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就算取得了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而要懂得谦让。因为,不管个人多么出色,也是在一个团队中,离开了团队,就算再优秀,也没有用武之地。如果过于突出和强调自己,可能就会给自己的发展制造障碍和阻力。
我们见过很多职业经理人,刚到公司,便要施展拳脚大干一番,刚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颐指气使,牛气得不得了,到后面没有人再支持他的工作,最终只能“郁郁而终”,“卷铺盖走人”。犯了这些错误的经理人,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行,而是他们将个人凌驾于团队之上,认为功劳是他一个人的,团队缺了他就做不成事。这样的心态,终究是会害人的。
在“江湖”中漂了很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尚且会犯这样的毛病,更何况其他没有太多职业经验的初出茅庐的菜鸟呢?
我们要始终记住:立功是能力,让功则是气度。优秀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不会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而是懂得与大家一同分享。哪怕某件事自己出力最多、功劳也最大,但在受到褒奖的时候,也不妨当众表这样一个态度:“能有这样的成绩,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多亏几位同事的协助工作,也多亏领导平时的指导有方……我希望同时也能褒奖那几位协助的同事……”
4、去赢得一个“值得培养”的印象
任何单位要培养一个人,首先都会综合评估一下: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培养?会不会费半天劲,人没培养出来,反倒给单位造成损失。所以在职场要想获得发展,赢得一个值得单位培养的印象很重要。
我们看一个人值不值得培养,不单单看他是不是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是从细微处去观察去留意,甚至是故意考察,潜在培养对象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后续对他的培养评价。
如何做能给你赢得一个“值得培养”的印象呢?
做好身边小事,机会自然走近。很多时候,单位安排你做一些小事,如扫厕所,目的并不是为了锻炼你的能力,而是要从你做事的过程中观察你工作的心态,了解你有没有培养的潜质,能不能真正担当重任。
聪明的金子,会懂得如何主动发光。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领导和同事来发现自己,有能力和特长,不要羞于展示,越早让别人看到你的潜能,才能越早发光。
在经受考验中获得肯定与信任。一个人能够承受考验的程度往往和他担当重任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如果有点小考验就受不了,就打退堂鼓,那谁敢把重任交给他去做?
在反思和总结中让自己更加“抢眼”。 对于员工来说,多反思和总结,就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的成长找到方向,遇到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下工夫。
七、重智商、重情商,更注重“职商”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有发展,会不会获得成功,智商和情商都很重要。但仅仅有这两点还不够,作为职场人士来说,除了智商和情商,更要重视“职商”。
“职商”是本书作者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指的是职业商数,包含职业的素养和智慧。为了阐述“职商”的重要性,本书作者还专门出过一本书——《一生成就看职商》。
有些人有能力,但在职场上就是不成功,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职商”。由于人一生的价值往往通过职业来完成和实现,所以,“职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高低。“职商”越高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
作者认为,“职商”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而责任心则决定了一个人一流的职业化。无论是能力、方法,只有在拥有一流责任心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责任心,任何时候都是职业化的灵魂。有了责任心,就不会找任何借口,只要是与工作有关的事,都是自己该尽力去做的事,甚至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八、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岗位跳高”
“频繁跳槽”在很多职场人身上普遍存在,只要稍微觉得不如意,他们就会选择跳槽。尽管在职场中跳槽也很正常,但如果是频繁、盲目地跳槽,那就会越跳越糟,频繁跳槽的结果是光在那里适应新环境了,该学的一点都没学到,最多也就学了点皮毛。于是,时间浪费掉了,能力却一点没有增长。与其这样,还不如就在现有的岗位上“跳高”:沉下心来,把该学的都学会了。随着自己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大的发展也摆在面前了。
而在不断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需明确我们在职场当中处于哪个阶段。
一般而言,职场中有四个层次的人,分别是人物、人才、人手和人力,其实还有一种人渣,为了纯洁职业环境,就不算在职场中了。
所谓人力,只需要你在工作中肯卖力气就足够了;而人手,则需要你熟悉掌握工作,能应付突发事件;人才则需要你头脑灵活,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创造性的方案;而人物就需要八面玲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公司做出比较大的贡献。
最后一段话送给所有职场中人,希望大家找准自己位置,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从人力,到人手,从人才,到人物!
“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每个公司就是一座大厦,你如果只是不停地在各个大厦之间穿梭,而不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那你永远都只能在最下面的一层。”
结语、方法再多,都要践行
理论再好,没有变成实际行动,它都是糟糕的;
方法再多,没有变成实际行动,它都是糟糕的;
梦想在美,没有变成实际行动,它都是糟糕的……
要成为一流员工,要成为职场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传奇,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我们的理论,不断去实践我们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断朝着梦想勇敢前行。
唯有践行和坚持,能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