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做效用,这是一个与幸福有关的概念。关于效用的解释,我还是最喜欢我当年学微观经济学时,李善民老师讲的故事,说你肚子很饿,给你一盘包子,吃第一个的时候幸福感很高,也就是效用最大,吃第二个,效用下降,已经吃饱了,吃第三个撑到了,效用为零,吃第四个,第五个,就变成折磨,效用为负。所有追求幸福的朋友们,都值得认真的学习一下这个概念。
效用这个概念有啥用呢?用处真的很大,当我理解这个概念时,我是真的理解了为啥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有效。人的需求是没法计划的,人跟人不一样,所以人的总体效用最大化的方式就只能是市场经济,让每个人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政府为人们做计划,会降低社会总体效用。比如每个成年男性都固定一个口粮份额,像我这种胃口好的人,不就不幸福了么?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还影响了我们的税收政策。同样的一万元,在富豪家庭里,多这一万,并没有太大的效用增加,但是如果把这一万分到十个贫困家庭中,却带来的社会总体幸福感的大大提升。所以,政府要用税收调节贫富差距,让富人多交税,给穷人多福利,提高了社会整体幸福感。
家庭理财中,懂得效用最大化原则,也可以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比如,人在身体健康,赚钱能力最强的时光里,10万元的效用是锦上添花,吃的更好,开更好的车,穿的更好,等等。但是在人遭遇重大变故,没了收入,还需要花大笔钱时,这个时候的10万元的效用就是雪中送炭,同样的10万元,哪个效用更大呢?当然雪中送炭大于锦上添花。这就是人们储蓄的原因。把效用较低时的钱存起来,等到效用最大时花,提升了一生的总体幸福度。
把10万存起来,危机时有10万花,这是储蓄。把10万存起来,危机时有50万,乃至100万可以花,这是保险。所以你看保险之所以能存在,也和效用原理有很大关系,因为保障赔付时,总是在某个最需要用钱的时刻,那个时刻的效用最大化。
人在穷时,多赚一千元会很开心,买个包子,就非常幸福。大富豪,多赚一亿,也只是小目标,未必能让他开心,未必能更幸福。人真的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物,人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钱对人的幸福感作用会逐渐递减,取而代之,人需要追求让他更有幸福感的事情。比如多陪陪家里人,多与大自然在一起,多做做公益活动,多进行一些心灵追求。
好的文章,也懂得适可而止,再多写下去,效用就开始递减,就此打住,祝各位一生效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