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认为现实世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因为世界万物变化无常,生灭不已。譬如房屋,有成住坏空,譬如人,有生老病死。虚幻的世界从何而来?条件成熟物体就形成,条件消失物体就消亡,不断产生和消亡的万物构成了大千世界。佛家的说法叫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缘聚缘散就是形成事物的条件具备和条件消失的意思。对佛家而言,世界的起因不过是缘起缘灭而己。
在古代印度教中,认为世界是由地火风水四大构成的,这四大,并不是指有形的地火风水四种具体的物质,而是指物质又非物质的四种状态或属性。地代表空间,火代表暖性,风代表运动性,水代表湿性。世间万物就是由这四大属性构成的。佛教发展了这个思想,认为构成世间万物是因为缘,缘就是条件,条件成熟了,形成什么物质就是什么物质,条件消失了,物质就转化为空。
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不是没有实体,只不过我们用肉眼看不见,耳朵听不见,肢体感觉不到而已。现代物理学研究发现,世界上的物质不断细分,分到不可再分的最小颗粒,叫基本粒子。但基本粒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物理学就发现,粒子就是波包。何谓波包?就是波叠加在一起。波可以相克相生,两个波如果正好相反,撞在一起,对消掉,释放出部分能量。粒子的内部有大量的波在运动,用物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真空涨落(真空的波动)。物理学发展到今天,物质竟然消失了。物质的来源竟然是空。(这一点很难理解,大概物质的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波的运动。而波这玩艺,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实在的物质)。
现代物理学发展到这一阶段,恰好和佛家讲的世界的本源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相合。
万物即然是空的,并不具有自性,它是无常,它是生灭不已,它不可能永恒存在,那么,如果你拼命追求它,把它做为人生幸福不幸福的根本要素,不就错了吗?因为它本身就是无常,本身就在不停的变化,终归于幻灭。所以,外物的得得失失,本来就很正常,如果你非把它做为人生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的根本,这就叫迷。佛家告诉你要从这个迷中解脱出来,破迷开悟,你才能找到本心本性,你才能够安祥快乐。
何谓本心本性?本心本性就是佛性,佛性是不二之性,何谓不二之性?六祖惠能大师启发惠明言:“不知善,不知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个不二之性,就是没有分别心,执着心,幻想心。你有分别心,执着心,幻想心,你就落入色境,就是落入生灭的世界,无常的世界,从而随波流转,历经千万劫而不得解脱。但是,没有分别心,执着心,幻想心也不成,你必须连没有分别心,执着心,幻想心的念头也没有,你必须连没有分别心,执着心,幻想心的念头也没有的念头也没有……这样的句子可以一直写下去。什么意思?你一旦有个没有的念头,这也是一种执着,执着于无。执着于无也错了。佛法说得明白:“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真正的不二之性,是一不是二,没有有无的分别,没有善恶的分别,没有美丑的分别,没有长短高下尊卑贵贱等等的分别,一有分别,就不是佛性。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以平等心对人,清净心对万物,平常心对得失成败。也就是以平等心,清净心,平常心面对一切人和物,面对一切顺境和逆境,面对一切成功和失败。
这个佛性,不是佛陀才具有,不是高僧大德才具有,而是人人皆具有,就看你觉不觉悟而己。你觉悟了,你就是佛,你没有觉悟,执迷于分别、幻想、执着,你就是凡夫。六祖惠能大师云:“悟则众生是佛,迷则佛是众生。”
如何觉悟?佛门教学有戒定慧三学。所谓戒,一般佛门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可以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配合起来讲。不杀生就是仁,不偷盗就是义,不邪淫就是礼,不妄语就是信,不饮酒就是智。
何谓定?六祖惠能能大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禅即是定,定即是禅。外不受任何染着,即是禅;内心不乱,即是定。外不受染着,内心当然不乱;内心不乱,外当然不会受染着。所以禅即是定,定即是禅。
外不受染着,即不受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爱欲享受的执着,亦不有布施福报的执着。内心不乱者,本性本来是清净安定的,之所以乱,本性不见,受外界所迷,所以心随境转。境是无常,境是变化,所以心乱也。
所以,修定者,须知戒;从戒处入手,端正行为,不行邪妄,但知戒行戒不一定能定,因为这是强迫自己遵守戒律,心中没有自觉性,还需要自己的勉强。只有自见本心,自见本性,从本心本性来看待外物,身心才能真正的定,因为自性本是清净的,安定的。只有发现它,觉悟它,才能真正得定。孔子云:“吾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达到真正的定的境界是不容易的,是需要长期修炼的。
何谓慧?六祖惠能大师言,“心地无痴自性慧。”心体本来是光明、清净、平等的。惠能大师谒子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能明心见性,就是慧,就是正等正觉,就是理解了宇宙的真象,就是一个字,“空”。运用于宇宙人生,就是不占有,不执着,不起分别的念头,万缘放下,一念不起,该工作时工作,该吃饭时吃饭,该喝水时喝水,该睡觉时睡觉,一切因缘就化,与时携行也。
要觉悟须破我执和法执。在佛法言,我亦是一个假的,因为“我”不过是个臭皮囊而已,真正的我寄居在这个假我里面,这个真我清净、平等、安定,一切具足,一无所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如果把假我看做真我,为了满足这个臭皮囊的欲望,不停向外寻求,痛苦、烦恼因此而生,因为有了这个假我的观念,我们当下就和整个世界对立。我为一方,而整个世界是另一方,我是一个小小的个体,世界是无限大。陷入自我的执着,难免感到孤独和无助,如果打破自我的执着,找到那个真我,如果你感到你和整个世界、和所有众生是一体的,就会有效化解孤独和痛苦。
何谓法?在佛教里面,法是宇宙万有的代名词。法执,就是执着于外在的世界,对你喜爱的事物无比依恋,对你厌恶的事物无比痛恨,这就是法执。世界本空,并无自性,它处在不停的生灭中,你喜欢的事物,它终究会消亡,你讨厌的东西,它会不停的出现,一旦陷入对外境的执着,烦恼心就生起来了,贪婪心生起来了,嗔恶、嫉妒、争夺等等心思生起来了,人就有无边无尽的烦恼。破除法执,不为外境所转。万法唯心造,只有找到自己的本心本性,从本心本性来看待万物,才不会被境所转,而能转境。
破除法我两执,本心本性自然现前,找到本心本性法我两执皆可破。这似乎互为因果,逻辑上说不通。佛教的神秘性在于,佛家智慧的至高境界不是靠逻辑推理得到的,不是靠科学实验得到的,而是在悟。悟者,吾心也,你的心通了就通了,不通就是不通,没办法。俗话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有不有机缘听闻佛法都难,更何况觉悟呢?
各人努力参去吧。
儒释道三家的世界观各有特色,该听谁的呢?南怀瑾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诚哉斯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