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基层工作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犹如一股清风,为基层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减负机遇。围绕“建立和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这一主题,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其深远意义与实践路径。
首先,基层减负,不仅是减轻干部身心负担的简单举措,更是激发基层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如同枷锁般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让他们疲于奔命于各种会议、报表、检查之中,无暇顾及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服务的群众。因此,建立和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是回应基层呼声、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迫切需求。
其次,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改革传统的“一刀切”考核方式,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注重实绩的考核体系。减少不必要的量化指标和频繁的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政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再造和服务优化。通过减少纸质材料报送、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降低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
同时,也要强化政策协同与整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政策打架、重复发文等现象。对涉及基层的各类政策、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优化,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基层和群众。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鼓励基层干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减负的监督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需求。建立和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源泉,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贴近基层实际的减负新路径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赋能增效,让基层工作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