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非暴力沟通》1-5章
阅读时长:1.5小时
阅读困难:陪娃间断看
阅读收获:甘地曾用过“非暴力”一词,用来指暴力过后,自然流落的爱。非暴力语言其实就是爱的语言,是动态的语言。长期的语言不恰当应用,感受不被重视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是隐形而又巨大的。当我们能够用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的时候,我们的乐于助人精神也是真诚友善能给自己带来能量的。
“当我们真诚的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其包含有四个要素:观察(而非评论)、感受(而非想法)、需要、请求(而非要求),非暴力沟通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同时也借助它们来倾听,进而去建立联系,再去选择做什么如何做。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是:
1.什么是我的观察
2.我的感受如何
3.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4.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1.认为自己犯了错
2.指责对方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使用一下表达方式的时候,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3.指责他人
我们可以通过“你(做了什么事)......,我(感到)......,因为我......”
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1.“请感的奴隶”——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我们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
明天要做什么:把剩下的一半看完,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