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场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把社会比作舞台,把人比作演员,强调社会学要重视定性研究,要“出故事”。友谊、高考、性、恋爱、结婚、生育、家庭、晋升、养老......都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如同一出戏的几个高潮部分。这些部分,可以说是人人都竞相上演的。可是,很多人都不愿也不敢想退场(养老、殡葬等)的事儿,都寻思着在舞台上待得再长久一点,演得再投入一点,收获的赞誉再多些,赢得的关注再多些。

        “寿则辱”这个古语显然反映了人们对退场的排斥心理,人们看到了人在步入老年之后,可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尊严殆尽,可能因为医疗需要掏空整个家庭,可能因为遗产闹得家族分崩离析......其实,寿,并不等于辱。辱不辱的分界线,在于是否健康。如果不健康,哪怕岁数不大,也不会有尊严。

        2019年1月19日,中山大学为夏书章教授举办了百岁生日座谈会。这位百岁老人,身体舒适,精神愉悦,成就斐然,活得神采奕奕。哪怕在医疗技术进步、卫生条件改善的今天,百岁对于大多数人恐怕也是遥不可及的,如此硬朗的身体、清晰的思路,就更是稀奇的了。

        人生这出戏最高潮的部分,还是应该在退场的时候。退场是整场戏的收尾,是最终的检验。人应该把有尊严地退场作为个人的最终极的目标,由此来对人生进行顶层设计。有尊严地退场的人,才是舞台上真正的最佳演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