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列车》那一部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了,但总觉得《尼罗河》有种《蓝色》和《东方快车》的综合体的影子(not in a bad way)。我很喜欢这一部的开头,即将参加邮轮之旅的几股力量为了某些不能明说的原因朝着埃及聚拢,有种电影镜头刷刷刷扫过的紧迫感。
有钱的年轻继承人很容易死于非命——动机实在太多了,蜜蜂蝴蝶趋之若鹜地来。轮船还是火车其实没什么分别,都是移动中的密闭城堡,不过跟火车比起来,游轮多了个上楼下楼的方向,变数就又多了一层。
“有几个特别的问题……德·贝尔福特小姐所说的,有人偷听到了那天晚上我和她在花园的谈话;蒂姆·阿勒顿先生对他在案发当晚听见了什么、做过什么的供述;还有路易丝·布尔热就我们今早的提问所做的重要回答。另外还有一个事实:阿勒顿夫人喝的是水,她儿子喝威士忌加苏打水,而我则喝葡萄酒;再加上两瓶指甲油和我说的那句谚语。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看整件事情的关键之处:有人用一块廉价的手帕和一条天鹅绒披肩把那把手枪包起来,扔进了河里……”——波罗的推理还是一如既往地直到最后一刻才把七零八碎拼到一起,然后得出最不可能的结论。波罗不时会有对于自己虽能洞察人性但仍对阻止罪行发生无可奈何的感叹,这一个故事里,这种叹息声仿佛格外响亮些。
“太多爱情了”大概跟太多钱了一样是没人会拒绝的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