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分娩大多数人理解为是一个生理过程,但又都被百姓视为“鬼门关”,是因为有时候在有些情况下,它又会转变为一个病理过程。它承载着家庭繁衍的期待,有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产科危重症难以预测、来势凶猛而且可能瞬息万变,病情急转直下。现代医学并不能检查出所有的胎儿畸形,不可预见的危险因素始终贯穿于产科医疗的每个环节,妊娠并发症 (如胎盘早剥)、分娩中突发危机情况 (如脐带脱垂、产后大出血等)都是威胁产妇胎儿生命的危机事件。若母子发生任何意外,较其他疾病而言,更难以让人接受。随着三胎政策的放开,医患沟通不畅仍是造成产科纠纷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医患沟通不畅比较常见的原因
1.医生在忙碌的工作中可能忽视了患者的情感需求,缺乏同情心和关怀,导致孕妇感到被忽视或不被尊重;孕妈妈对医嘱的执行率不高,可能是由于对病情的认知与医生不同、医嘱复杂难以理解、经济费用过高等原因;医生或孕妇之间的沟通态度可能存在问题,如医生冷漠、粗暴,或孕妇不配合、不信任等,这些都会阻碍有效的沟通。
2.医生和孕妇可能在医疗观念、治疗目标等方面存在思想观念不同,导致沟通不畅;医生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而孕妇则可能知之甚少,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医生基于专业知识对病情和预后进行评估,而孕妇可能基于个人经验和感受产生不同的认知,这种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3.医生工作量大,可能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孕妇进行深入沟通;在紧急情况下,医生可能忙于救治患者而未能及时与孕妇或家属进行沟通。
医患沟通障碍是多方面的,既有信息方面的障碍,也有情感与态方层面的障碍,还有认知与理方层面的障碍以及其他一些特殊因素。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必须充分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并与孕妇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也许起到立竿见影甚至起死回生的效果,否则也很有可能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二.增加医患良好沟通的方法
1.待产期间孕晚期,医生应当向产妇和家属告知要对分娩方式进行初步选择,并指引孕妇通过网络了解一些分娩的基本知识和流程,如产程、分娩疼痛缓解方法、分娩环境等,有助于在分娩过程中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2.分娩时,正常分娩大部分能够顺利阴道分娩,但部分因产程进展异常需要手术助产,如剖宫产、胎吸或产钳等,甚至有脐带脱垂等危及母子生命的情况。分娩时可能出现脐带因素引起的急性胎儿窘迫,脐带缠绕过短或扭转,胎头未入盆、胎膜破裂伴脐带脱垂等,脐带受压脐血流阻断,影响胎儿循环,引起急性缺氧导致胎死宫内,在这种紧张的条件下,进行医患充分沟通十分困难,孕妇和家属这时也往往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这就要求医生给予安慰鼓励,让孕妇努力配合并消除恐惧,让家属充分了解面临的风险,同时告知解决的可行性方案,共同解决面临的风险。
3.分娩后,完成高度紧张的分娩后,医生和家属往往都放松了对疾病的警惕,产妇和家属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新生儿身上,这时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明显增高,这不但影响母婴关系,造成新生儿或婴儿喂养困难,而且增加产妇远期抑郁障碍的风险。医生还应当关注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特别是情绪的波动,与产妇和家属加强沟通。
分娩是每位准妈妈都需要面对的挑战。在与医务人员沟通的过程中,保持冷静、自信,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倾听医务人员的建议和指导,建立信任关系,保持沟通顺畅,这些都将有助于顺利度过分娩时刻。
连州市人民医院第二党支部 陈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