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人读完高中三年,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大学要选什么专业。最后大多数听从由父母或舆论引导,选择了那些金融、计算机之类热门的专业。
而我的朋友小莫,在高二那年,已经给自己做了决定:她一定要上中文系。
后来的发展方向,基本上也如她所想。上了大学,如愿以偿入了中文系。毕业之后在广告公司当了文案,这一当又是5年。
“我17岁就知道,我未来是要卖文为生的。可是直到我27岁了,我还没有真正开始写作。”小莫的话语里,颇有些“浪费时光”的愧疚感。
她上大学写过零星诗歌散文小说,都是参加学校和市级、省级文学比赛,每次都等到比赛的截止日期最后一个小时内交稿,而且都能获得不错的名次。
因此总认为自己是有天赋的。她相信自己一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写出鸿篇巨著。
她的电脑里,存了至少100个文档。或许是某个故事的开头,或许是中间某个片段场景,或许是结尾。但,从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直到她开始工作,忙碌异常,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再也没有精力去构思她的鸿篇巨著。
于是她只能安慰自己,写作需要天赋,需要灵光乍现。写作是缪斯之神对极少数天才的恩赐。她只是一介凡人。凡人不能妄图肖想得到天才的专属技能。
02
即使大学读了4年中文系,老师教过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但是似乎从来没有哪位老师说过,写作不是文思如泉涌之人的专属,写作这种技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
国外的大学常年开设“创意写作”这门专业,还有学位,培养了大批创意写作硕士甚至是博士。他们把写作当作一门课程,一门技能,与“英语”“心理”之类一般无二。而国内的高校似乎在2014年之后才陆陆续续设置了这门专业。
前几天听李善友的演讲《认知的第一性原理》,他提到一个观点:“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是否掌握了套路。什么是套路?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都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
这个理论用于写作,同样适用。那些在写作领域取得成就的,是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套路。那些有心写作却迟迟没有动笔的人,还处于混沌状态,还不知道其实写作也有套路。
03
很多人在写作上的困难,不是什么写作技巧,而是“要不要写作”。
《成为作家》一书中提到这种“困难的根源可能是年轻和自卑”。“正是因为害羞才阻碍了文思的涌动”。在学习写作技巧、学会谋篇布局之前,我们要克服的是“我能不能写作”这种困惑背后的自卑的心理。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坚持写。
起床就写:“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尽可能地早起。不要说话,不要读报纸,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旁的书来读。立即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昨夜的梦,如果你还能记得的话;对意识的检查。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批判地写下来。你写得好与坏或有用与否并不重要。”
每天固定15分钟写作时间。也许是晚上十点到十点十五分。也许是下午一点到一点十五分。这15分钟之内,专注于写作。也许你会说15分钟太短了,没错,正是因为时间短,你才会觉得没有压力,随时可以开始,不论你多忙都可以抽出这15分钟来写。
慢慢地,你会发现你的写作素材越来越多。你有可能写得最多的是对某件事情的看法,那么你可能更擅长时事评论。也许你对生活中各种人物故事的描述特别精彩,那么你可能更擅长于写小说。
接下来的文章依然会继续拆解《成为作家》这本书,找出更多写作的套路。我们还没有“成为作家”,但是我们要先掌握“作家的套路”。然后再加上刻意练习。一定要坚持写,不要偷懒哦。加油!
无戒21天日更挑战 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