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我们工作、还是学习、还是处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我们总有思路枯竭的时候,看到别人在微信公众号分享的金点子和小妙招,总有一种豁然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当自己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效果却微乎其微,有点买家秀的感觉。
比创意更重要的是变为现实,因为有一些创意是天马行空、有一些创意是经验分享,创意的可行性增加了变成现实的难度。我一直希望通过能从别人的成功经验分享中找寻变现的方式,这几天我一直在阅读一本书,那就是克里斯娜蒂娜·沃特克写的《OKR工作法》。
整本书的叙述方式很特别,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理解OKR工作法的原理,作者通过介绍两个年轻人为了实现茶叶推销梦从建立、经营、完善、最终走向成功的创业工作故事。介绍了OKR工作法。故事丰富了形式,让读者便于理解,但也让个别读者沉浸在故事中,系统思维或多或少收到了干扰。下面我结合我自己的阅读过程,谈一些我对OKR工作法的理解。
在谈论本书之前,我们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什么样的工作法是最好的?我们目前工作的方法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将创意变成现实,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的,赚取了最大利益,这就是我们心目中最好的工作法。
目前我们在开展工作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目标不清晰,不清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重点不突出,在非重点好操作性的事情上持续用力;团队缺乏活力,工作方式死板,部分人只为完成自身KPI指标,拿上KPI保留下的薪酬,团队被动应付多,主动创新少;团队奖惩机制不健全,没有客观公正的反映团队成员工作情况;缺乏激励措施,干好的了没有物质奖励。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没有包打一片,一蹴而就的方法,我们只能坚持问题导向,对着问题持续想办法,有时候需要从别人的经历中反思、有的时候需要从别人的成功中借鉴,因地制宜逐步改善,最终形成一套自我完善的工作方法。这就是我们要学习OKR工作法的目的
回答了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开始带着问题来了解OKR工作法了,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全称是“目标和关键成果”,所以这个工作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O、找准K、实现R。
如何确定O,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建议设置1个目标。而且目标不能过度量化,因为量化的目标,容易与某个关键结果一致,造成目标过于具体过于量化,抑制团队活力,例如,实现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团队发挥“传帮带”作用等。
如何找准R,关键结果,一般不超过3个,每个关键结果都是目标的达成的印证特征。
比如团队要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关键结果可以设置为,建立健全组建、教育、管理、评价、保障5个重要制度。关键结果可以是所有人都形成了典型经验、所有团队都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团队要根据每个关键结果的难易程度,设置信心指数,关键结果最起码要达到50%,如果关键结果的信心指数设置太低,说明设置的关键结果太难实现了;如果信心指数太高,关键结果容易实现,无法激发团队动力。
如何实现R,除了有明确的目标和关键结果,还需要一些保障措施,这些保障措施是在形成关键结果的时候,同步要做的事情,比如完成队伍组建、优化队伍管理、经费保障等日常机制。
为了更好的使用OKR技术,作者采取了四象限方式规范了OKR的使用,右上角写目标和关键结果,右下角写一些保障措施,左上角写本周的推进计划,并且用P1、P2给事情做了优先级。左下角是未来四周的工作计划。
最后,我想用生活中的例子表述以下OKR工作法。就用我们最熟悉的吃饭好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吃的健康。那么我们的关键结果可能就是要减少吃的量,增加就餐次数、我们每天要多吃菜等等,而保障措施就是我们要工作赚钱、我们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等,虽然这些与吃的健康没有直接的关心,但是他们也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目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