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泽的第33篇书评
有一个孩子,他从小患有佝偻病,有点驼背,身材矮小,相貌丑陋。3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4岁才学会走路,5岁因患重症型肺炎差点因此丧命,后来在街上玩耍还出了两次车祸。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
这样一个孩子,你觉得他的人生还有希望吗?
想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这个孩子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阿德勒自觉长相丑陋,不断通过获得在学业等其他方面的成功来补偿自己的身体缺陷,不断地探索追求,最终对全人类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理论大量应用于心理学领域,助人无数。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位大师的核心作品《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曾遭遇过很多挫折,拥有自卑心态,但他创立的个体心理学却始终关注人性中的积极面,相信“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支持人性本善,对自己和未来都充满信心。
一、自卑情结与优越感
1.自卑情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自卑感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激励了人不断追求卓越,克服自身的障碍,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那么什么是自卑情结呢?作者是这样定义的。
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情绪就是自卑情结。
通常情况下,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会刺激你上进,通过努力解决问题消除自卑感,从而获得优越感。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多,贝多芬26岁耳聋,而后全部失聪,但却创作出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这样的惊世之作。
我看过一本书The power of the words,这是作者Mohammed Qahtani 自己如何成为2015年世界演讲冠军的故事。他小时候说话是结巴的,但并不妨碍他成为演讲的冠军。
所以正常的自卑感是促使人进步的源泉,科学之所以日新月异,是因为我们感到了无知,想要预见未来,超越自己。
2.追求优越感
追求优越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努力追求优越感的过程中,只有那些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进的人和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奋斗的人,才是能够超越生活,从而顺利获得优越感的人
不过在此之前得先纠正一个普遍的误解,即优越感。在本书中,阿德勒所说的追求优越是指实现自身完美所做的努力,并不是为了要超越他人。
二、怎么做到把自卑感转化成优越感呢
从阿德勒的观点中,自卑并不一定就是坏事。面对自卑,一般人会采取两种补偿的行为:掩饰自卑感和超越自卑感。
掩饰自卑的人并不承认自卑的存在,对自卑问题本身避而不谈,并且会拼命在无用的事情上争取优越感。
比如,一个人的外貌十分难看,然后他表现得拼命嘲笑拥有好看外表的人,以获得快感,一个人穷困潦倒,却总是贬低富人,告诉自己并不是有钱就快乐——这些行为都属于掩饰自卑,是失败的超越,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相反,成功的超越就是敢于直视自己的自卑,认识生命的意义——从阿德勒的角度来说,就是建立社会兴趣,积极对社会做贡献。
对于生命的意义,作者首先提出了人生的三大问题。
1、我与地球: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依靠地球所提供的资源生存,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2、我与他人/种族:任何人都是人类族系的一员,每个人必然要与他人发生关系。
3、我和她:这一问题涉及爱情和婚姻。人类有两种性别,男和女。任何人的一生都无法避开爱情和婚姻这一问题。
而这三大问题可以具象为三个疑问:
1、在地球的有限资源限制下,为了永存,我们应该如何工作?
2、为了与人合作,共同发展,我们应该获得怎样的定位和身份?
3、面对“人有男女”和“人类延续依赖于爱与婚姻”这一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我?
所以,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于职业、交际和两性这三个问题。而处理好这三个问题的共同性都是处理好合作关系。
在阿德勒看来,一个人患有神经症的根本原因是他没有合作的能力,而没有这种合作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没有帮助他在早期培养起这种能力,器官缺失,溺爱和被忽视,这三类人长大了很容易缺乏合作精神。
在心理学的范畴中,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合作的话,并不仅仅是自私这么简单,推向极致的话,这个人会在职业,婚姻,社会等各个方面遭受严重的挫折。
而如果要改善一个人的神经症的话,也只有从加强合作的能力方面入手。同时阿德勒通过对生命意义的阐述,也告知我们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所有失败者的共同特点是合作能力差。
并且根据我的观察,一般学习成绩好的,其他成绩也不见得会差,就是说一个优秀的人在各方面几乎都是优秀的,以前我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证明确实是这样的,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
有合作能力的,能和老师沟通合作,上课效率倍增,能和同学合作的,练习过程中加深印象,自己身边的环境愉悦,能和人合作好的,自己的时间也会安排得井井有条。
因此作者说:
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
在互联网社群时代,更是一个合作共赢的生态圈,没有团队是不可能做大做强的。
最后共勉:“人生就像激流,不遇着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波浪!”只有经历蜕变,才能展现更优秀的自己。
克服自卑乃至超越自卑不会靠一句心灵鸡汤轻松解决,但的确可以通过不断强化积极的心理行为模式,积累成功经验,让自己的感觉更愉悦,更有效地达成自己的意愿。
当自己的某种习惯已经造成困扰,不妨问问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不能通过别的方式来解决,相信自己,相信外界的善意,然后去做,去证明。学会对他人产生兴趣,与他人合作,共享合作的成果。
自卑可以有,超越自卑必须有!能够超越自卑的你,会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