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生的修炼,愿你修成正果——《情感暴力》
每个父母,都想倾尽全力去爱自己的孩子。
可是,有些爱,却一直披着爱的外衣,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爱。
有些爱之深的话,说出来,却如刀子般在无形之中伤害着对方。
这些所谓的“爱”,在这本书里,被称为“情感暴力。”
或许,这些情感暴力每天都在无形中上演,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都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1、到底什么是情感暴力?
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读起来,总让人想起那本《巨婴国》。而这本情感暴力,确实也给人一种震撼,似乎在自己的身上都能找到这样的影子。
“本书所说的情感暴力,是指拥有迎合性人格障碍的情感暴力,亦即隐藏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性,用爱的语言去束缚、虐待、折磨对方,包括善意的操控、情感威胁、虐爱、神经性的爱情渴望等。”
或许一些心理学上的名词我们不是很理解,但是这种情感暴力在父母子女之间,隐藏的最深,也最普遍。
父母的善意是施虐方,而子女就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长期下去,子女就会变“无法理解自己真实感受的人。”
表现一:“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
似乎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但是如果父母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为了你我放弃了升迁,为了你,我牺牲了自己的爱好,只要你幸福,我吃多少苦都愿意。
可是这样的说法,在心理学的角度,却是一种威胁。
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有一种负罪感,是因为我的存在,才让父母过上了这么痛苦的生活,是因为我的存在,才让父母放弃了那么多东西。
实质上,父母在以一种“爱”的名义,实施着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的情感暴力。
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没有好处,只能加重彼此的心理负担。
表现二:“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
这句话一直作为贯穿全文的例子来讲,说这句话的父母,表面上没有什么需求,只要孩子幸福,自己怎样都可以。可是在无形之中,却依然会带给孩子一种心理压力。
只要我幸福,那你呢?你会怎样?是不是更多地表现出对孩子的不舍,也增添了孩子的负罪感,跟上边那句话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就是所谓的“情感习惯病”,当我们经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总会高兴不起来,因为我们的幸福,是用你们怎样都可以换来的。
父母说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安,担心,感到自己的没用,也让孩子感受不到幸福到底有什么意义。
表现三:道德绑架
想起那个曾经声讨自己女儿不孝顺的父母,父母养大送她出国留学,却不回国陪伴父母,还要嫁给外国人。
这对父母本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为了孩子,孩子也应该为了自己而陪伴在身边。
其实,在无形之中,他们是想用道德来约束孩子,或许许多人也会认为孩子的不孝,可是,却没有人发现,这对父母无时无刻不在以爱为名对女儿施加情感暴力。
实际上,也正是强大的控制欲,父母以为对孩子的“爱”,可以换来按父母意愿生活的孩子,可是,却没想到,孩子勇敢地冲出了束缚,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了情感暴力的伤害。
2、情感暴力的伤害
因情感暴力而丧失生活的能力。
为了不被父母的责怪,为了不让父母感到不幸,为了不让父母牺牲太多,长时期遭受情感暴力的孩子,要么是特别的努力,做一个让父母很骄傲的人,要么就是特别的感受不到幸福,无法与别人真正地亲近起来。
用书里的话说:“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对所有的事情都会感到厌倦。害怕与人相处,心中的不安和紧张感总是如影随形。不知道为什么总是会感到愤怒。即便和恋人在一起,也无法感到快乐。”
有时候,一些父母总会看到虚假的表象,而无法看到孩子的内心,或许,这也是一些看起来很优秀的孩子,最终在受到一点挫折后就会选择自杀的真正原因。
过于严厉的家教是一种骗局。
对孩子的过渡干涉,其实也是在满足父母严重的控制欲,而过于严厉的家教,实质却是在解决父母心中的不安、恐惧或者孤独问题。
而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可能会失去自我,他们从小就被养成了不会诉说自己的愿望、要求的人。所以,这也正是情感暴力最恐怖的一方面。
无法发泄的愤怒,让你的灵魂越来越小
情感暴力最大的伤害在于,如果孩子把父母的看法看的越来越重要,势必会造成把自己逼到了角落里,无法说出自己的主张,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失去了爱的能力。
缺少灵魂的自立,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就像上边那个斥责自己女儿不孝的父母,如果女儿真的在父母的情感暴力中妥协了,那她才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受害者,失去了自我,没有用自己的独立灵魂去与父母对抗,那么最后的结果,或许只能换来自我的闷闷不乐。
而最终对于父母,也不会有多大的好处。双方的能量都将消失殆尽。
3、与情感暴力对抗的方法
其实,这才是重点。
面对情感暴力,很多人深在其中却不自知。
自己是施暴者也并未发觉,自己是受害者却以为对不起父母。
所以,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趁早发现。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说,“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我为了让你幸福,怎么样怎么样”
在说这些话之前,最好先问问自己,内心深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真的为了给孩子爱,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看起来很爱”孩子的虚荣心,抑或是为了弥补自己害怕孩子离开的不安。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慢慢地改变,慢慢地让自己变强,让孩子变强。
因此,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学着找到真正的自己。不管你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遵从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自己,才是避免情感暴力的关键。
第二步:因为战斗而改变。
一般对父母顺从的孩子总是满怀恐惧感。心中总是有一个枷锁束缚着自己,而很多时候,不是你不想改变,而是你缺少战斗的勇气。
不管你是加害者,还是受害者,摆脱内心的枷锁,勇敢的战斗下去,才是和自己的过去,和自己的内心斗争的最好方式。
就像前文的那个例子,那个冲破不孝言论的女儿,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最好的战斗方式。
不要去考虑别人的看法,不要被所谓的孝,所谓的爱束缚,自己的内心那个最真实的想法才是真正的自己。
遵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摆脱内心的枷锁,才是最好的消除内心恐惧的方法。“把头藏在坚硬的乌龟壳中的时候,乌龟是无法前进的。只要有自信和勇气,人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伸出头来,才能消除恐惧。”
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
第三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爱护子女的父母。
其次,是不爱子女也意识到这件事的父母。
最坏的,则是并不爱自己的孩子,却认为自己深爱着子女的父母。
当然比最坏更恶劣的就是,在情绪上虐待子女,却深信自己是爱着他们的父母。这样的父母常常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行情感暴力。
其实,我们都想做一个真心爱护子女的父母。可是却时不时的还会在情绪上虐待子女,以爱的名义对孩子实行情感暴力。
对我们而言,最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一个受害者,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时不时被父母的情感所控制,父母有没有夸大自己的付出来操控自己?
如果你对孩子这样做了,孩子是不是更顺从,是不是越来越不明白自己的真实想法,是不是越来越不会表达自己了?
如果发现,那就及时止损吧。无论从空间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对方保持距离,让自己摆脱依赖心理。逐渐地独立起来。
用独立的自己,去引导孩子也做一个独立的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被任何人的情感所控制。
终其一生,我们追求的也是这份情感独立,懂得爱,学会爱,保持一份生活的能力,爱的能力,千万别让你的爱变成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