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同学在百忙之中硬是抽出点时间,决定去散散心,去一个比较近的地方,于是黔阳古城就成为了我们的首选地。于是,带着一点小激动和小兴奋,我们几个人出发了。
初到黔阳,大街上寂静无人,只有安静伫立的楼房,带点古色古香的味道。然而黔阳古城并不在这里,我们开始导航步行去传说中的黔阳古城。一路上也没有少问路,这里的人们都非常热心的给我们指路,一路上心情愉悦。
不久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非常好奇,想看看这个地方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走近它,才发现,这里的生活非常文艺而且悠闲。无论是青石板街道,还是台阶,亦或是窗口摆放的花卉,都彰显着这里美妙的生活。
生活嘛,就应该这样,享受每一分钟的美好。我们像小孩一样到处奔跑,穿行在大街小巷,去景点转悠,去小巷子里游荡,这时候才真正的有这么一刻想要放空自己,尽情的享受生活,享受眼前一刻的悠闲与美好。
古城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变得安静,舒适。眼前的生活多美啊,阳光洒在城墙上,把古朴的城墙照的有温度 ,有内涵,仿佛看到了它无言的诉说,诉说岁月的沧桑,诉说古城人民的幸福生活。
城墙边,是王昌龄的雕像和参天的古樟。据说,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就是写于此。此时,耳边响起了他的吟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言辞的真切让我觉得穿越到了那个大盛的年代,那个把感情抒发到淋漓尽致的繁华时代。诗是时间的载体,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在世纪沧桑之后,穿越时光的轮轴,将内心的真善美真真切切的表露出来。
感谢旧时光,感谢能够品味的美好。
这古樟,话说是唐代生长于此的,历经千年战火洗礼,受过三次火灾,经过抢救,依然伫立,向我们彰示着它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呵!多美的灵魂。
古樟的周围有铁链护栏,上面挂有心形锁,初见之的感觉是:浪漫。当然不只有浪漫,因为还有为家人求平安,求富贵的锁。它们静静的挂在漆红的铁链上,任阳光普照,雨露惠泽,它们只是安安静静的挂着,一切都显得那么有质量。
祝愿啊,不就是这样简单、浪漫,美好吗?
我为之心动。
上述只是黔阳古城的一个小巷枝节。然后,让我带大家走入美丽的古城街。
每一个角落,都是充满了浓浓的古城风情。在这里,你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文艺的气息。忽然觉得,文艺真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正午的黔阳,是一派平和悠然的景象,这里的人们秉持着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不焦躁 也不紧张,这是黔阳人的性情。
我们饥饿难当,于是就挨个寻找吃饭的比较经济的地方。一问,就找到了,12元一个人,饭菜随便吃,只要你能够吃完。菜色不错,味道也好,仿佛有一种回到了家乡吃饭的感觉,拿着大碗,随便找个地方坐着 ,然后认认真真的享受碗中的粮食,闻着大米饭发出的清香,就像在享受一整碗阳光……
炎热的中午,这是我们精神的食粮。怀着满足而又感动的心情,我们将一碗阳光一扫而光。
最令人感动的,是这里的民间艺人,我所见到的有两个,一个是从事剪纸六十多年技艺精湛的老爷爷,他的剪纸小园,曾经也被这一带的领导人光顾过,并且得到了不少游客的称赞,凡我所见过的剪纸,都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剪纸技艺非常棒。
那几个“四大美女”的剪纸,栩栩如生,最为惊艳的是青花瓷的剪纸:蓝色的纸上分布着细密的剪印,外形圆润有致,初见已是相当惊艳,那个剪纸爷爷非常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他的剪纸,话语中透露着对自己成就的小骄傲,满脸笑容 ,和蔼可亲。
另外一个就是黔阳当地的特色编织,用棕榈树的棕毛编织各类形象,比如说编织超大的人脸面具,其中也有木雕,二者都是艺术感满满的技艺结晶。
当我们走进这院落的时候,我看见院里丛植兰草,庭中植有玉兰,好一个清静悠闲之处,也许只有这样,庭院主人的内心才会得到真正的安静,才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吧。在此,为勤勤恳恳工作的民间老艺人点赞致敬!
走出院落,我们到了古城墙处。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楼阁,城墙也比较小,十几步就可以走完,它的砖是泥巴烧制而成的黄砖,显得古朴而有魅力。
城墙的外围是水泥路面,傍有白色大理石护栏,护栏边植有垂柳,对面是一片水面。弯弯的垂柳随风而飞,呼应着水面粼粼波光,画面极为轻快柔美,就像回到了古时候的江南水乡,自有一番灵动之美。心就像自由飞翔的鸟儿一般,跳跃着,飞向梦想中的天地。
这就是黔阳的美,这就是黔阳的文艺生活。这就是我热爱的江南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