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的“四大名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们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除了经常被当作求学时期必读的课外读物之外,四大名著还被改编成了经典的影视文化作品,以供大家去学习和了解。尤其是亲朋好友聚到一起,也常常会谈论一些经典的桥段。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建国以前,我国是存在为六大名著的,只是在建国后,被删改成了四大名著,那么,被删掉的两本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知道在社会各阶层,无论年龄性别,大家都非常认可这四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建国后,四大名著被拍摄成了电视剧,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导演还再翻拍这些电视剧,希望用影视剧的方式传承经典。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除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还很注重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于是,出版社从我国浩瀚的文学海洋里,挑选出了六本最优秀的作品。但是,由于出版社的条件有限,就只先出版了四本著作。
而且文学作品一经出版,那么会有大量的青少年读者进行阅读,青少年并不完全具备看懂文学作品中故事寓意的能力,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如果独自进行阅读,许多内容对他们来说都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最终这两部作品被删除了,但是不得不说它们的文学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此作品曾被郭沫若评价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本书中有三个主要的中心思想。第一是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第二是对于科举制度的抨击,第三是对于媒妁之言的爱情的不接纳。这部作品表面上写的是鬼怪,实则是在暗写一些社会现象,这种荒诞的写作手法,在当时看来或许是不被理解的吧。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长篇小说,主角却经常变换。通过荡气回肠的故事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情节生动,串联衔接恰当,人物形象鲜明,且故事都精彩纷呈,耐人寻味。整本书弥漫着腐朽的特点,过分采用讽刺的手法,揭露了官场上人性的罪恶,但它太过于复杂,传达的价值观也没有四大名著那样的积极与正面,所以无法被评为代表中国文学的四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