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两个平常关系还算不错的朋友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龃龉,一方言辞激烈,咄咄逼人,另一方回怼无力,稍站下风。事后,这位没占到便宜的朋友一直激愤郁闷,如祥林嫂一般遇到机会就喋喋痛斥,由被同情逐渐到遭人反感。我眼见她情郁于中,不能释怀,在她又一次向我大发牢骚时,我没有再顺着她的意思聊下去,而是帮她分析郁结点,她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后果,劝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就不要再纠结,不好的事情就选择遗忘,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也许是深刻地反思了自我,她很听我的话,终于放下了对对方憎恨的执念,忘却了不开心,笑容又回归到她的脸庞。我也为她能走出阴霾而感到高兴。
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本无大恶之人,矛盾摩擦在所难免,事后如果仍怀恨在心,惩罚的其实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那个人曾经跟你有过密切的交往,他有可能曾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他有缺点,也有优点,就因为一次冲突你百般觉得他对不起你,你要时刻提醒自己恨着他,自己因而也开心不起来,累得不正是自己?惩罚的不正是自己?如果你放下仇恨的执念,其实有什么是不能沟通的呢!
有一个《何人缚汝》的禅宗公案,我们不妨听一听。讲的是禅宗三祖僧璨引导小和尚道信开悟的故事。佛陀以八万四千法门教化众生证得了生脱死,然而最基本的只有一个:必须通达般若,了悉自性,在明心见性基础上修禅习定,或者在修定上彻悟自心本性,证达空性,了知人无我相,方能出离轮回了生死。
小和尚道信是如何彻悟自心本性的呢?首先,道信执着于对佛心实相的解释,问禅师道:“什么是佛心?”
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信回答:“我如今无心。”
禅师说:“你既然没有心,佛难道就有心吗?”
僧璨禅师以佛亦无心破除了道信对佛心实相的执迷。其实,佛心即自性,它与宇宙同体,无形无状,无体无态,人人具足,各有情之自性皆同如来法身一样,不来不去,不多不少,清净无垢,只是众生所证之法身不如佛陀所证之圆满罢了。
接着,道信仍然认为有什么外物束缚住了自己的解脱之路,问道:“请师父教给我解脱束缚的方法。”
禅师说:“谁束缚着你?”
小和尚答道:“没有谁来束缚我。”
禅师便道:“既然没有人束缚你,这便是解脱,你又何必再寻求解脱的方法呢?”
禅师的一句反问加解释让道信顿悟到:一直以来,不是外物束缚了自己的解脱,是心念的执迷让自己一直没有彻悟本性。正所谓“一念执着,生死疲劳;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明明是一场空在梦里浮沉,不敢问当年是假是真。流水不管年华任它去,悠悠我心无处寻觅。”《明月夜》的歌词唱哭了多少失意人,走过千山,历尽风霜,感恩遇见,不执过往。
人生实苦,心生出离;不执一念,悟者见性;修禅习定,了脱生死。方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