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音老师曾说:“强势控制型”父母的语言控制模式是“你的人生归我管”+“我还不都是为你好”。大家在看到这种“强势控制型”父母的语言控制模式时,是不是会有一种熟悉的声音回响在自己的耳畔呢?有些认知浅薄的父母喜欢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擅自替自己的孩子做一切决定。给自己的孩子加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让孩子不禁地产生一种窒息感。
这让我想起了前天在网上看到的一条短视频,讲的是关于“控制型”父母由于信息差而影响了自己孩子的一生,被改的不是志愿而是她的整个人生。视频中的博主在去机场的路上和司机聊天,博主介绍自己是程序员,这引起了司机师傅的好奇心,司机师傅说他家的孩子也喜欢学计算机,从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在买c语言的书籍自学。
然后这个博主就好奇地问他家的孩子学的是什么专业?因为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也挺多的,然后司机师傅就跟他说:“孩子学的是药学”。是家长帮小孩子选的药学,说到这里,视频中的博主都懵住了,博主反问司机师傅家的孩子是计算机专业太难考了吗?而他的回答却是他觉得孩子学计算机专业容易被淘汰。学医的话以后越老越吃香,然后他就擅自主张给他的儿子报了药学。这位司机师傅在不了解他孩子的情况下,却还要以自己的想法帮孩子做决定。
现在他知道帮孩子选错了专业,又反过来劝他的孩子转专业,他以为随随便便转业像是在菜市场买菜一样简单吗?这位司机师傅由于自己的信息认知差,导致自己的孩子没能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深耕。在这种现象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听话的小孩其实一直都很清楚,只要他听话就可以避免跟父母发生冲突,所以就导致了信息“茧房”的认知偏差。由于父母的强势控制,孩子被改的不仅仅是志愿,而是他的整个人生,遇到这样的家长真的很让孩子感到窒息。家庭环境决定了自己认知的高度,我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明白这一点。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父母,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太多文化,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那么你就要多鼓励他,多认可他,多表扬他,多理解他和多支持他。不要把自己的认知、焦虑、恐惧、愤怒强行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才是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只要孩子在自己的轨道上成长起来了,家长真的没必要操太多的心。不管孩子成年后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要相信他都能够挺过去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不要整天打击孩子,否定孩子,更不要总想着去控制孩子,要学会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在生活中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我们要学会把孩子往好的方面去引导,要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沟通交流时,有时跟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我们该怎么巧妙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呢?青音老师曾说:面对这种“强势控制型”父母,我们可以用的语言模板是:“我可以,请放心。”坚定并自信地告诉他们,你有足够的能力面对和解决自己人生里的问题。
面对“弱势控制型”父母的语言控制模式是“这一切都是我不好”+“你不听话就是没良心太自私”。那么你可以用的语言模板是:“你们的能力有限,我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要学会迅速划清心理边界,抵抗他们不断推给你的内疚感。
我相信屏幕前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往往这种影响常常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跟父母说话的这套语言模板,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跟父母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顺畅。同时我们也要相对应地做出一些成绩让父母看到才行,只有这样,父母才不会老想着控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