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这本书,是在一部电影上《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影片中讲了一个澳门少女,以赌场为家,在爱情中失意迷茫。一个洛杉矶房产经纪人,业绩优秀,两人因为《查令十字街84号》一本书偶然相识,千百次错过,终于换来一见钟情的故事。影片情节真挚感人,查令十字街84号,不仅是一家旧书店,也是一段书缘,一段情缘......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他良多......”这是汉芙最后一封寄往伦敦的信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似是这段情缘也喝了一碗孟婆汤,两人二十年未见,在书信的世界里却早已成了知心好友,可谓“相知何必曾相见”。二十年的通信,二十年的每一天,汉芙和弗兰克渐渐熟悉,彼此欣赏,彼此倾诉,素未谋面却比谁都相识。他们一个是以编剧写作为生的老姑娘,性格直爽,慷慨大方;一个是热爱旧书的居家好男人,兢兢业业,温文尔雅。两人擦出来虽然不是爱情的火花,但也是明艳动人的。
“云中谁寄锦书来”,是一种情谊,是一种寄托。当时英国处在战争的社会背景下,生活水平不容乐观。汉芙和查令十字街84号的通信就像是隐形的丝绸之路,汉芙愿意带一些鸡蛋和罐头分给海岸另一边的人们,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海伦的慷慨大方。她的回信也很幽默随性,不知不觉间,这不仅仅是商业上价值上的交换,也是情感上心理上的彼此慰藉。
廿年流光,信函交织,成为彼此生活中的一部分,便是缘了。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事很多人却只是有缘无分。海伦和弗兰克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见上一面,所有的故事都活在信笺里,活在心里,活在尘土里。惋惜是有的,但并不存在遗憾,邂逅相遇了,从此,你的生命里遇见我,我的生命里走过你,彼此相知过,情谊存在过,便已足够。就和“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意思相像,我们的世界我没懂,我们拥有,我们珍惜就足够了,我们都活着在自己建立的理想国里。
《查令十字街84号》是爱书者的圣经,令人流连忘返的是汉芙对书的热爱之情。书信是一种怀旧的沟通方式。从前,书信,车,马,人都很慢,在这样的慢中情感一层层的氤氲流转晕染开,渗透到每一寸空气里,融化在每一缕清风里,令人回味。现在的世界却更关乎快节奏,快生活,“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就有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年来,人们甩掉“书信”,“车马”,走马观花,害怕喘息,害怕停脚,生活中总是透露着社会现状和生存状况。希望“云中还寄锦书来”的感觉能够不止在书中存在,等待中的渴盼还会是一种不敢透露的小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