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用食物引诱宠物一样,网络也在用人性取悦大众,权利、情色金钱等这类引诱。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可为什么我们对这类非低俗引诱的内容仍然难以抗拒。
这里到底应用了人类的哪个生理模型?
好奇心
这个生理模型就是最被人忽视的好奇心,人们现在都意识到好奇心的重要性,但却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会慢慢消退,不仅如此,学习能力也不如以前, 于是人们得出一个结论 ,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很多人因此觉得自己已经来不及学习。
这辈子就认命了,这是多数人对好奇心的认识,然而这个认识却完全错了,不管年龄与好奇心是否相关,都会随着时间而增长,无法认为年龄就是好奇心的因素,事实上好奇心和食欲、性欲一样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和好奇心相关的区域就是负债奖励机制的付膈核,也正是对成瘾行为起重要作用的区域,因为我们不得不依赖自己的模型而存活,所以一定会想尽办法的去建立模型学习。
而好奇心便是演化出来捉进学习的奖励机制,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一部终身好奇的学习机器,但这却和我们的普遍认知不符,因为很多家长费劲了脑汁也无法让孩子喜欢“学习” ,有的人也觉得根本不爱“学习”,怎么能说好奇心和食欲一样是人类的基本欲望呢?
事实上,我们不是不喜欢学习,而是不喜欢不符合大脑特点的记忆,当我们饥饿时,大脑会产生进食欲,会无法抑制的想要进食,学习和进食一样,当我们对知识饥饿时,大脑会产生求知欲,也会无法抑制的想要学习。
但多数人的“学习”并不是这样,他只是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却从没有产生好奇心,最终变成了强迫自己去记忆知识,又怎么可能会喜欢呢?
好奇心的对象
既然好奇心是促进学习的关键,那么如何调动自己的好奇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搞清楚的就是我们到底对什么好奇?
好奇心的目的是构建知识,让我们可以适应当前的环境,得以生存,因此我们对知识好奇。然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无法通过记忆知识来学习知识,只能通过归纳例子来构建知识。因此我们更为好奇的内容其实是例子。
正如用食物引诱宠物一样,网络也在用人性取悦大众,权利、情色金钱等这类引诱。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可为什么我们对这类非低俗引诱的内容仍然难以抗拒。
这里到底应用了人类的哪个生理模型?
例子
而在生活中的例子正是故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如此喜欢故事,为什么大多数的演讲家都是以一个故事作为开始?为什么初秋战国时期的纵横捭阖家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游说君主?因为一个故事可以瞬间让大脑清楚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而例子是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具体变换,缺一不可,所以只有当输入和输出时,好奇心会使我们的大脑急切的想要知道另一个帮助自己搜集完整的例子。
现在我们来回答网络标题是如何利用好奇心来引诱大众的?大致可分为例子残缺和知识白送两大类。例子残缺的特点是:标题只给你输入或输出,但绝不完整的提供二者,让你的好奇心来点击内容。
白送的知识分为两种:回归知识与分类知识,对分类知识,我们好奇的是“判断依据”,对回归知识,我们好奇的是“如何做到”。
从上面的例子你会发现,只要产生了好奇心,都难以抵挡住这种诱惑,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是不喜欢学习,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请不要对他的好奇心不耐烦,因为我们当代的教育系统已经是好奇心的最强杀手了,然而更让我们好奇的是,怎么让我们的好奇心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正是画思维导图时的自我提问,思维导图是用来拆分要学习的新知识,每次我们都需要重新思考新知识与子知识之间的关系,那些自我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拆分知识,更能调动我们的好奇心来促进我们的学习。但知道了如何应用好奇心后,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回答。
好奇心的敌人
那为什么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好奇心会下降呢?事实上阻碍我们好奇心的根本不是我们的年龄,恰恰是我们已有的知识。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说:你需要不断的学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当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后要面临的危机是,你会被困与自己的所学当中,所以创业者有这种矛盾式的平衡力,肯花上万小时学习成为领域的专家,而且对新知识保有初学者的心态。
因为模型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依赖模型而活,因此不仅进化出了构建模型的好奇心,同时也进化出了用于保护已有模型的固执心。
倘若什么都信,那会像受骗的老人一样把钱财交出去。而固执心有两个常见的表现:拒绝新知识,看到新知识后,会说服自己,这个没用,然后心安理得的不去学它。另一个表现是将新知识归为旧的已知,看到新知识后会说,这个不是就那啥嘛,我知道,我学过然后忽略了细小差异,
比如用中文翻译系统来学校英语。
小孩子由于没有任何知识,固执心弱,所以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但是抗骗能力弱;而成人由于已经构建知识,固执心强,所以好奇心弱,学习能力差,更新能力也弱。固执心是进化出来的保护机制,没有什么不对的,这样反而不容易陷入知识恐慌。但你又想要自己有创造力,就唯有保持初学者那种一无所知的心态,才会激起好奇心,才会保持对知识的饥饿。
这正是乔布斯留给新来者的stay foolish , stay hungary.
除了固执心理外,好奇心还有另外一个敌人。
权威思维
这种思维不独立思考,只相信权威,认为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官方的唯一的知识,看到新知识后,就相信一定有一本教科书罗列了所有内容,这是当代教育环境最容易让人们形成的一种学生思维。只要加上科学二字的内容就无条件相信,当意识到自己被骗后,就得出了科学不可相信的结论。
但上面所指的“科学”是该人通过网络所形成的对科学的认识,而真正的科学是对知识不断验证和更新的一个过程。
地心说在当时可以满足所有的规测,是最科学的知识,而观测到更多数据后,科学又将知识更新为日心说,但当发现太阳也不是宇宙中心后,就又再次更新了知识。正是科学这种以验证作为标准,又不断完善的精神才被人们所推崇。
所以我并不想科普任何现有知识,因为知识是无限的,当下的知识在未来一定会更新,我根本教不完。而当我死了之后呢,我做的所有的努力都不会有任何意义,所以我想传达的是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判断知识。
以上是我个人对我所看到的数据所总结的知识,那是否就一定是完善的呢?当然不是,不仅不是,还很糟糕。
上面就没有提到影响好奇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要与自己相关
毕竟我们只会构建与自己相关的知识,然而即使是加入了“与自己相关的”这个要素,我对好奇心的认识仍然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的。
洗脑
我们再来说说洗脑,洗脑的基本操作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好奇、亲情、恐惧、贪念等)
在目标的脑中通过例子构建一个观念模型,由于决策是自己的模型所产生的,所以不会怀疑被骗,不仅如此,一旦观念建成后,不管多么荒谬,固执心就会保护所建成的观念,所以越是告诉被洗脑的人传销是骗人的,他越是加强保护心里。
了解了这些过后,我们再来分析现在的广告是如何进行观念植入的?
没错,不管多么可笑,都是包装成观念(知识)来进行宣传。因为大脑所饥渴的是知识,而不是信息。
真的以为现在很多公众号是免费给你科普知识用的吗?10个知识里,9个真知识用来打开你的好奇心和戒备心,随后只需要掺入一个假观念就可以达成商业目的。
最近刚爆出来的权健就利用了多种手段。
1. 权威思维:
号称权健是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的自然医学。
2. 获新生针对与癌症作斗争的人们(利用救人心切):
通过虚假案例:一个信息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内蒙古4岁女孩小周洋患癌症在权健自然医学重获新生,来构建权健可以治癌的观念。
3. 针对想一夜暴富的人们(利用贪念):
通过特别案例,来灌输暴富理论,构建无关因果,比如说,可以把马云的案例包装成“马云就是因为相信别人不相信的才取得成功”,然后让其相信组织编的故事。
就是为警告人们观念植入问题而做的铺垫,希望不要再发生魏则西事件,而丁香医生25日就爆出了权健的黑幕《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你可能没有办法体会我看到文章后的心情。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科学教育,本该最有能力辨别知识的好坏,本该用知识保护那些人们,可他们宁可相信谣言也不选择科学。难道我们自身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总是把科学知识包装成高不可攀的样子。连传销都知道通过例子来构建模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却变成了机械记忆。
还有人说,这就是现在的自然选择,淘汰掉一些蠢人。然而淘汰掉的是什么?仅仅是信息受限的朴实人民。留下来的是什么?那些快被涨破了的水蛭们吗?
蚁力神,三鹿奶粉、魏则西、权健,这些事件都让人义愤填膺,然而每个事件的背后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多方利益纠缠的共生体。权健事件的调查接下来一定会受到各种阻碍,一瓶果汁卖一千块,想象权健多有钱,有多少人在权健工作,又有多少人吃着沾血的馒头。
即使权健倒台了,未来也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共生体。当利益链条错综复杂时,就再也无法期望政策可以保护我们。
但这样的共生体却是由我们的无知喂养起来的,能够保护我们的,唯有提升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