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国发生了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中国人均GDP达到10000美金,也就是我国要进入万元美金社会了。
在全球的发展历史上,不论是哪个国家,万元美金社会都是生产消费和增长逻辑的一个重要拐点,接下来的几年,我们整个社会一定会出现很多新现象。因为万元美金社会意味着中国跨入中产社会,财富大环境也从“低垂之果”转向“高垂之果”,经济发展驱动力从制造业转向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
得到app上香帅老师的《中国财富报告》一直围绕着“万元美金社会”这个基本盘进行分析,上周做了“中国财富逻辑”的复盘,关于万元美金这块,自己感觉吸收不系统,今天稍作整理。
我理解的进入万元美金社会这个拐点后,是马斯洛理论最好体现,满足基本需求后,我们会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层的精神世界。仔细观察下我们身边是不是正在发生以下一些现象呢?
第一,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愿意为消费的“体验”和“质量"付费。北海道这样的滑雪胜地就是在日本通往万元美金社会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的河北崇礼、黑龙江牡丹江雪乡这些地方都试图抓住这些机会。
第二,旅游变得更热门,和以前的旅游方式相比,现代中产对品质和特色的要求更高。虽然中国东北的冰雪资源绝对比日本好,但配套服务太过落后,并不匹配目前“万元美金中产社会会”的消费概念。
第三,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有很多机会所在。2019年天猫双11销量最高的居然是猫粮,隐含的就是背后的“孤独经济”。
第四,社会老龄化和生命价值观改变。老龄化其实是工业革命后经济高速增长、医疗水平飞速进步、人类寿命不断延长的结果。中国也是了经济增长奇迹之后,人均寿命才有了飞跃,开始出现老龄化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是个不争的事实,就拿我所在的上海来说,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3岁,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2%,离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只有一步之遥。
更重要的是,随着万元美金中产社会的到来,中国人对“生命”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人口多、经济条件也比较差,中国人对“个体的生命价值”看得相对比较轻,对疾病、死亡没有幸成全社会的感知和恐惧,对生命质量也不是很在意。
现在,随着收入提升,全社会不仅对“老龄”的感知力更强了,对“生命”“活着”的判断标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伴随着这个变化,人们对就医、养老、护理、看护、康复等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这里面也显示了大家对保险这项金融工具的觉醒和认同。
总而言之,万元美金社会已经来临,将会影响到的肯定不是一个两个行业或三个四个职业,而是整个社会的形态、认知以及生活方式,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些趋势的变化,找到底层的逻辑,才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业属于哪个赛道,如何才能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