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向学生传习《先秦诸子文选》,和学生一起探究文化经典,常常被古圣先贤的高远视野和精神境界所折服。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还衣难蔽体、食难果腹,“一箪食,一瓢饮”已是难得佳肴,但是他们却自觉跳出物质的藩篱,追求精神上的自足,常以圣洁之心、正义之举、礼法之规为行事的基本标准。古人典范如斯,而今天却有不少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岂不痛哉?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够富足的了,然而廉政自律、执政为民的理念并未深入人心。所以,我们才大谈反腐倡廉,“打老虎、拍苍蝇”,还世界一片清明。“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反义词为“腐败”。孔子讲“欲而不贪”,就是要求执政者行为民之政,取合义之财,努力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今天,作为执政者,应该不忘祖训,面对名利的诱惑,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善养吾心;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把廉洁从教作为言传身教的基础。
“执政为民,廉洁奉公”早已成为古圣先贤平天下、安社稷的法宝。《老子》上说:“圣人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应该是今天“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治国理念的最好诠释吧!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就是要求我们要对社会公德常怀敬畏之心;就是要求各级官员积极作为,为百姓谋福祉。但是,如果没有沉下来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没有一颗公而忘私、廉洁自律的心又岂能做到?
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育这一块阵地,为全民“守法纪之道,倡廉洁之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首先要从文化经典中吸取营养,修身洁行,防止教育腐败,同时把廉洁文化传承下去。孔子曾说:“一日三省吾身”。荀子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也”。先贤们就是这样自重、自省、自尊、自励,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追求。而对待个人利益,孔子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常常以义来衡量自己,自觉防止私欲的膨胀,“见利不忘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在先哲看来,扬名立万、追求财富本无可厚非,但“义”字当头,不能利己而损人,利小家而损国家。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廉洁是立教之本,教师只有廉洁从教,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孔子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孟子也说过:“教者必为正”,可见我们当老师的要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要用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求知、做人的楷模。
古圣先贤可以做到的事情,今天,只要我们有心而为,尽心而为,做到它应该也不是难事吧!俗话说,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