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在的这个国度叫“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现今仅存的一个国家,是一个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里的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在这个国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无数的先贤,他们才华出众,品格高贵,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也给我们了无数的可以作为至理名言的“古人说”。但在那数不清的“古人说”中也有个别的“古人说”是否是至理名言还是值得商榷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这句话其实就不尽然,我们先来看前半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它的含义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更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当然是好的,但行万里路所积累的经验也有阅人无数所无法见识到的,而且人的一生时间 有限、精力有限,短短数十年可以让你阅多少人、行多少路呢。但无论是行万里路的经验还是阅人无数的眼界我们都可以通过读万卷书来实现。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书是哪来的,书都是那些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的人所撰写的,或是经验的积累、或是智慧的结晶 、或是思想的沉淀、亦或是头脑风暴。想通了书的出处,我们就明白了通过读书我们不仅可以达到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的效果,还比去亲身经历快了不知多少倍,同等时间所学到的内容也不知要增加多少倍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的后半段“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阅人无数是不如名师指路,阅人无数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我们先不说,就说你阅过众多的人之后能明白多少道理呢,而名师指点给你的应该都是提炼过的精华了。既然阅人无数后领略到的道理有可能比不上名师指点给你的精华,为何还要说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事实上名师指路等于把饭给你做好了,有人给做当然是好,但没人给做的时候难道就不需要吃饭了吗?这就需要自己去悟了。更何况就算名师指点了也需要你能正确地领悟、吸收、运用它才能成为你的财富啊。有人说这后半句不是对的吗! 是对的可是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都不太好实现且效率不高,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就一定能遇到给你指路之人吗,何况还是名师。那遇不到怎么办呢,遇不到我们就去找啊,其实一本书就是一位行过万里路、阅过无数人的名师,只是需要在读书时把精华提炼出来,好好领悟每位名师给我们的指点。
赵括熟读兵书,却于长平败亡;作霖未阅几卷,终成东北之王。赵括出于名将之家自幼熟读兵书,但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领悟书中的真谛不能融会贯通,虽然有着优秀的参谋才华却不具备统帅的能力,长平之战虽然重创了秦军,可也是个两败俱伤的打法。相比于赵括张作霖出身于草莽根本没读过多少书是个半文盲,但张作霖有个非常大的优点 ,爱学习,爱思考。他不读书不看报,但是他喜欢听书、看戏。而其内容大多是取材于历史、野史等。张作霖听书、看戏不但只是娱乐,还会活学活用,他能成为一代枭雄也与他能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增广贤文》中说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 其实不只是读书,无论是唱出来的文字还是说出来的文字,或者是演出来的文字都和写出来的文字是一样的,都是智慧的结晶,关键在于观者如何去解读,要能领悟到文字背后的东西才能有所助益 。
流水虽弱,却能成澎湃之力;星火虽微,却可起燎原之势。悟语有意从此刻起把一切的感悟“无论是读书、看剧、观影还是见闻”的所有感悟到的心语都将记录下来并与诸公分享。希望可以为诸公点亮一颗哪怕只是微弱的星光。也期待诸公若有更好的观点和见解也要在评论区分享,多与指教,也可以为我点亮一盏明灯。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我们可以相互交流,有用心灵和思想相交的友人携手的人生即可不再孤单,也可少些曲折,多些坦途.能用我的感悟为诸公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将是我的价值所在,也将是悟语前进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