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自己的Mac顶替工作机两年多之后,终于熬到了公司给换笔记本的日子。今天一大早,自己就跑到了IT面前,把旧Thinkpad递上去,领到了一台2017款的新Macbook Pro。
自己折腾操作系统很久了,08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组装台式机后,从最开始的Windows XP到Windows 7,以及后来种类繁多的Linux系统,都玩了一遍。
回想一下那段折腾操作系统的日子,虽然当年有无限的激情投入进去,自己也乐在其中。但事后回想起来,每次重装操作系统,都需要几个小时在做重复性的工作,而且还很有可能碰到坑人的驱动问题,比如最臭名昭著的ATI显卡的Linux驱动。在那个还不知云存储为何物的年代,有时候一不小心把安装盘格式化了,很可能就把自己一段记忆抹去了。这种体验,工作后的我真的不想再体验第二遍。
2014年,自己用带家教和攒的助研费买给了自己第一台Mac,也就是现在被自己当作工作机的这台电脑。
后来很多人问我,"Mac有什么好,又不能打游戏?"。我思虑良久,说,Mac适合工作,让自己专注于自己真正该做的事,而忽略系统本身。
Mac操作系统上的效率神器非常多,像大名顶顶的Alfred, iTerm 2, Mindnode, Dash等等,还有各种Unix开发工具链,这些对于软件工程师而言,真的是比其他操作系统上的工具好用太多了。不过今天我们的主角是Time Machine。
Time Machine顾名思义是时光机的意思,它是Mac操作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这个工具和我们通常说的把文件在百度网盘备份一份,或者在移动硬盘上备份一份可是大不相同的。Time Machine是全盘备份,就是你硬盘上所有的文件,包括操作系统自己的文件,都会备份一份,更神奇的是,它会保留每个时间点上的文件状态,你可以轻松地把文件或者文件夹,甚至整个操作系统恢复到你做过备份的任何一个时间点。
我在刚拿到自己的Mac时,就把自己512GB的移动硬盘切了一半给Mac作Time Machine的备份盘。自那之后,自己每隔个把月就会让它备份一次,只是用移动硬盘的时候它自动备份的,自己也没有太关注。
直到工作后有一次在找毕业前写的专利的申请,在各种备份盘都找遍了而不得的情况下,才想起来也许可以从Time Machine找到,打开Time Machine,把时间轴拖到2015年4月,发现写专利的所有资料,甚至草稿都原封不动地呆在那里,再往前推甚至可以看到自己那改了十几次的论文的所有历史记录,那一刻真的有了穿越回学生时代的感觉。也是从那天开始,自己才第一次感受到Time Machine的强大,自那以后,自己每个月,甚至每半个月都至少要备份一次。
今天,在拿到自己的新Mac后,自己第二次被Time Machine的强大所感动。每次拿到一台新电脑,给它安装各种软件,修改各种配置,直到打磨到得心应手,总要花去我1天的时间,非常耗时不说,还总担心哪里有遗漏,或者网速不佳影响下载安装速度。
然而在百度了如何在两台Mac之间迁移数据后,发现这事在有了Time Machine之后却是如此的简单,只需要重启新Mac,按住Command R,选择从Time Machine恢复即可,等待一个小时后,它自动把新电脑打磨得像旧Mac的孪生兄弟一般,由于Mac系列的电脑也就那么几种,Mac操作系统会自动适配不同的硬件型号,也不用担心使用Time Machine迁移后会让新Mac不可用的问题。
拿着用Time Machine恢复后的新Mac,自己无缝对接继续自己的工作。真的是省了不少事呢,如果真有一个公司我永远不希望它倒闭的话,它就是苹果,感谢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