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我升读小学二年级。工宣队正式进入学校,开启了学生学习,兼学工学农的新阶段。
学工的过程比较简短。 学校找了一间空置的教室, 在桌上安置了几台简单至极的折弯机,将铁皮剪裁后, 折弯, 用人手进行再加工。
我们用榔头将铁皮敲成立体三角状,微微翘起,即算完成。多年后,方明白产品的作用是用来固定包裹绳带的,扣子一样的小配件。
1973年,学校在周边,开垦了几块农田,启动了种植大计。
我们三年级一班,也分配到了一块地,就在电厂配电站的西面。
暑假开始,老师布置了作业,同时要求中间返校时,每人要交一篮猪粪。
这可是一件令人犯难的事情。
最有可能弄到猪粪的地方,是政治部食堂的猪圈。
那时,经济困难,少有猪肉家禽的供应。国家实行的是供应配给制,军人每月35斤口粮,属于重点优待对象。
政治部食堂的日常工作,由一位河南籍的班长管理。他的手下,也有两三人是河南兵。他们发挥所长,砌出了两开间的猪圈。 一间里喂养着一只大母猪,另一间是两只公猪。
为了收集猪粪,暑假伊始,我就开始借去食堂买馒头之际,有意去认识食堂的小兵。有时在他们开饭前到达,多攀谈几句,或是在他们准备午饭时,去绕一圈。
“叔叔长, 叔叔短”地叫着, 终于, 摸到了渠道, 搞清了喂猪的人和时间。
自此, 开始重点跟班, 去猪圈观看“叔叔”喂猪。
叔叔从食堂用架子车将泔水桶拉到猪圈,然后,将饲料倒入槽中。饥饿不已的两只猪,推搡着抢食。吃去大半后,开始在太阳下睡午觉,养膘。
这时,收集猪粪的问题被正式提出。与半大的小伙子“叔叔”, 讨论可能有多少粪便,以及何时收集。
从每日的出产量来说,是达不到暑假作业的要求的,需要“叔叔”配合,将粪便暂时堆在一角, 储存几天,积少成多。
不巧,班长得知了此事后,不同意。他要求手下每天要用水刷洗猪圈,保持干净卫生。
这样,确实是令人犯难。我无法将猪粪提前领取存放,又不能提前送去学校。
此事是我记忆中,遇到的第一次人生大挑战。
炊事班长脾气很急又很倔,“不中!这里俺当家!”
无奈,唯有再去,再求,再求......
终于,算是有了回旋余地,班长应允小兵,可以暂时存放两日的猪粪,待我领取。
取粪当日,发现猪粪实在是太重太重了,一大坨黏在一起,弄不到学校呀!唯有再求班长,让我在他们午休时间,借用一下那辆破旧的架子车。我又去找了同班同组的同学,好像有周军捷,一路护送猪粪去学校。这一路,猪尿撒了一路。
也许是我们的大粪养料到位,后一年六月的麦田,长势兴旺。八月,我们用镰刀收割了金黄的麦穗。
如今,说起我的“牛逼”社交能力,追溯到的源头,就是因为要从河南班长手中,得到一堆“芳香”的猪粪。
作者 兰空子弟 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