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期指导论坛
1.如何巧妙的谈成绩,开启愉快的假期?
先感谢自己一学期的付出和收获,庆祝假期,预设好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要肯定学习能力的提升,然后问孩子是怎么做到的?自己坚持做了哪些事情?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为,争取做的更好,不骄傲自满。
对于成绩一直不好的孩子,要寻找积极的心理因素,把成绩当作过去时,让学生分析自己有哪些可以坚持做的事情。询问原因,有进步要给予积极反馈。
家长在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要考虑到影响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有心理,可能是学习能力问题,可能是情绪问题,可能是人际交往问题,不能一味的归罪于孩子学习不努力。不管怎么谈都以不破坏亲子关系为前提,不能封闭沟通渠道。不责骂批评,而要多鼓励肯定。问问孩子,哪些事是我要坚持做的。
2.如何指导孩子高质量完成寒假作业?
亲子关系是提前。家长辅导作业是要明确,目标是让孩子能够自主完成作业。不能代替孩子去完成,剥夺孩子自主思考的空间,不能贬低喝责骂孩子,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自卑心理。建议家长不要参与孩子的自住学习,一周有两三次的总结谈话,询问孩子今天学习的收获状态,跟孩子沟通自己记下来发现的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我坚持做了什么。作业一是任务二是帮助掌握知识,家长不要一直催促完成作业,让孩子把作业当任务,而要问孩子今天通过作业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更稳固了。让孩子把作业当成掌握知识的方式,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父母意见不一致不能当孩子面表示。面对对孩子学习意见不一致的父母,老师可以请两位家长共同来校,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双方写下5条自己可以改掉的方式,互看彼此写的内容。回家实践后找出最容易的方式改变自己,达到统一。当有不一致意见时可以设定暗语口令。
二、心理班会《情绪,您好》
1.班会准备:找4位同学画情绪脸谱。提前布置学生分组查阅情绪的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用第一人称向大家介绍喜怒哀惧四种情绪。提前组织学生辩论:情绪要不要管理?每个同学写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绪困扰事件,投进“情绪烦恼箱”
2.热身活动:看词语,做动作
欢呼雀跃、满面春风、手舞足蹈、大惊失色、怒发冲冠、垂头丧气。每种情绪都有自己不同的表现形式。
3.活动一、情绪我来抓
每组6-8人,右手食指向上,左臂向侧展开,左手掌心向下,围城圆圈。当听到故事中“水”字时,右手食指逃离,左手抓对方食指。抓手指时抓住即可,不要太用力。
讨论分享:在游戏中,你有哪些情绪产生?你有喜欢或不喜欢的情绪吗?
引出对情绪的理解,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代表当下的感受。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
4.活动二、情绪的自白
请4位同学上台以第一人称进行自白。
讨论分享:刚才的几种情绪自白中,你听到了什么?如果可以连线他们,你最想和谁说话?
播放视频:婴儿能感受情绪进行社交的研究实验
通过视频,讨论情绪还有哪些特点?从视频发现,情绪具有传染性,积极情绪有利身心健康,消极情绪会传染,因此要学会管理情绪。
5.活动三、情绪我来猜
情景问题:
小A和小B两位同学都考了60分,小A欢呼雀跃,小B愁眉不展?为什么?
小A和小B在操场散步,看到老师主动打招呼,老师却面无表情匆匆走了。小A很生气,小B觉得没什么,为什么?
通过讨论发现对同一事件不同看法会产生不同情绪,影响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引出管理情绪的方法:情绪A BC理论。
6.活动四、情绪解忧师
小组讨论完成:每组从情绪烦恼箱中抽取一位同学的情绪烦恼,用情绪ABC理论帮助他调整对问题的看法,获得良好的情绪。
除了情绪ABC理论,你还有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情绪管理方法:
保持冷静:What why how 深呼吸
转移注意力:转换视角、离开现场、做感兴趣的事
合理宣泄:运动、唱歌、找人倾诉、放松训练、求助。
理智调节:调整认知、自我暗示、学会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