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6/365天
今日阅读《人生只有一件事》
——没有比“学怎么活”更重要的事
作者:金惟纯
第2部分:更好的自己
第6章:还在学活好
一、学:不讲道理”
人际关系中如果抓住大道理放不下,最后的结果就是“赢了理,输了人”。
人讲道理背后的原因有:
•既然是自己人,自然要说真话。
•如果有误解,必须讲清楚。
•如果对方有偏差,有义务告诉告诉他。
•即使对方只是有疏忽,也一定要进提醒的责任。
在人际关系中不能总讲大道理而得用情,要学会用“感同身受”取代“咄咄逼人”。
二、学“感同身受”
1.为什么要感同身受
因为每个人的需求和习性不同,在各种关系中,仅仅用“推己及人”还不够,还要加上“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不能一厢情愿,必须是双向的。
2感同身受需要学习三件事:
1.)学会“如实”表达。
学会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学会“放空”倾听。
通过说话,听到对方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3.)学会随时“不耻下问”。
只要觉察自己和对方无法感同身受,立即就提问。
三、学“面对脾气”
1.发现发脾气的人的优点。
有些人尽管爱发脾气,却真心待人,而且对人从不放弃。
2.理解发脾气的人
发脾气的人实际在发出求救信号,他们在生自己的气,气自己无用气,自己莫名其妙。在他们的怒火中有对人的信任和带着深期待的爱。
3.学会与发脾气的人相处。
陪伴别人宣泄愤怒,让他们更快平静下来。甚至在他们发脾气的当下,想办法说他们能听的真话。让他们能有所获。
四、学“说对不起”
道歉有4种境界:
第一,克服自己的个性,有错就说“对不起”;
第二,克服自己的执着,就算自认为有理,还愿意说“对不起”;
第三,只要对方需要,随时可以说“对不起”;
第四、人我两忘,只为大家以后都能更好而说“对不起”
对不起并不那么简单:就算“对”,还是“担不起”;就算知道“对不起”,还得有慈悲、有智慧,才能做到。
五、学“听话”
1.不听话的症状分为5级:
·人别人还没开口,就知道他想说什么。
·如果是熟人在说话、3分钟后就请他说重点,5分钟就问他结论是什么。
·如果说话的是长辈或“贵人”耐住性子假装听,心理却意见一大堆。
·偶尔会认真听别人在说什么,目的是为自己接下来“发表高见”找题目。
·别人说话时经常打断、插嘴或接话。
2.不听话的背后是缺乏同理心,目中无人。不听话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不听话的人看不见别人在做的事,感受不到别人的心境,更不可能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他只是活在自己的成见之中,完全没有活在当下的感受。
3.学听话就是用心听
当别人在说话时练习不插嘴、不妄断、不心不在焉,把别人说的每一句话,结结实实的听进去。
六、学“说话”
1.高人是怎么说话的?
第一,别人不问,不轻易说。
第二,必须说的时候,只说几句。
第三,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听者身上。
第四,说话留下很大的空间,让听者自己去想明白。
第五,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正在做的。
2.如何学说话?
学说话的重点是先学“不用说话”,要用到语言是万不得已。
说话分为三类:为我说,为事说,为人说。下者是为自己的情绪、过瘾或者企图而说;中者是为事的达成而说,上者是为人的圆满而说。
练习说话:首先练习少为我说;其次练习少说;最后练习为人说。
七、学赞美。
有关赞美的4种情况。
第1种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吝于赞美,是不可取的。
第2种人,为了自己的好处,用赞美激励或操控别人,虽然暂时有效,副作用却难避免。
第3种人,突破自己的限制,常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且真心表达,双方都欢喜,境界不俗。
第4种人,对生命有了透彻了解,以助人为快乐,常能带着觉醒,恰如其分的赞美,让他人知道自己很好,而且可以更好。这是赞美的最高境界。
赞美不是说好话那么简单,它是通过助人而修炼的关键。修的不是方法,不是技巧,而是“无我”。
八、学“感恩”
感恩之心是生命中最强大的力量,其中包含了谦逊、觉察和智慧,并且和幸福相生相伴。不会感恩就什么也得不到。因为不感恩就不珍惜,不珍惜就无所得。
想得到什么,就先假设已经得到,并且要用感恩之心为之。
感恩的最高境界是生而为人,就感谢一切。
九、学“信任”
信任是一种不能分割的生命品质,一个人不可能不相信命运而相信自己,也不可能不相信自己而相信别人,更不可能不信任别人而得到别人的信任。拥有完整的信任,就是回到了生命的源头,能够听到内心深处的呼唤,得以身处乱局险境或面临诱惑而仍有定力。
选择信任时,要想清楚自己选择信任可能带来的结果是什么,自己能不能承担这个后果。
付出信任而没有得到好结果时,我们要考虑问题出在哪里,以及下一次我们还愿不愿意继续选择信任。
十、学“助人”
学会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真正的助人只有不断的修炼自己,修炼自己的起心念头,修炼自己的生命境界。
助人是一种很深的修行,修到好时,求助者和施助者同时转动,已经分不清到底是谁在帮谁了。
十一、学“不计较”
有时候我们表面不计较,但是内心却藏着一个小人,拿着一个本子,用自己的一把尺子记自己的一本账,若某人一再犯错,我们就会认为缘分到此,把他列入“拒绝往来户”。
学以会做一个表里如一不计较的人。
十二、学“记名字”
有时候记不住名字,背后有傲慢、吝啬、懒惰、狭隘的心理。当你学着把把生命中的过客,都视为家人的时候,你就会格外珍惜,想记住对方的名字,以便再度相聚时,彼此打一声招呼,交换一个眼神。
重点当然不仅是记住名字,而是对待别人的起心动念。你待人如家人,你就在家,你待人如陌路,你就是过客,若人经常都是过客,这一生就算没回家,这世界也不是你的家。你心中容得下多少人做家人,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家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