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在翻译行业6年。我是没有机会重回大学,但是如果有志愿做翻译的,我想可以好好准备。 这篇文章是几年前就想写的,其实按我原来的发展路线,这个会成为那年我们校招我的演讲分享。本人在学术上或是翻译能力上真的是非常有限,伤痛无限,最重要的是不够热爱吧,最终还是放弃了一个纯码字翻译的职业。
与小说不同, 我没接触过什么高翻院的老师,中国现在也没有这个机构,没有接触过官方机构的翻译官(唯一一次见张璐老师的机会,错过了。只是分享会)。 最多只接触过北大、北外、外交学院毕业的同传翻译。国内的现状, 翻译行业的老师大多师承国内一流学府语言专业,但是也有热爱语言,本科非语言专业,通过自身学习、留学、海外工作经验累积实现身份转换的翻译,我就认识一位,通过自己自考和多年国内日企工作,总部日本工作的姐姐成功转身的例子。这位姐姐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也是常驻翻译。我认识的一个小妹妹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 因为对英语的热爱,对翻译的执着,转专业报考了英国的翻译研究生,不久前已被成功录取(不去英国学翻译也是保研的孩子)。小妹妹高中时就有出国交流的经历、高考英文也是接近满分、大学期间是翻译社的社长,自己会承接会展口译作为练习。
说以上的例子想说明,如果要做同声翻译(同传),除了底子好,基本功扎实,还要有一份热爱和执着。
我为什么做翻译
1、我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我一直不想做公务员,事业型单位员工如老师,做翻译是英专生除了老师以外,最对口的专业。
2、我似乎在写作、笔译、口译这几门课学得都不错。翻译作业和随堂翻译(口译)得分高。
3、我谋划着再考一个研究生, 想着做翻译能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习新知识一直是我觉得快乐和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4、翻译,还是一个知识型人才,社会认可度高。自己虚荣心作祟或是说理想型的自己一直是这样的,所以自然有了这个选择。
作为翻译,你需要有哪些素质
1、学习型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不断自觉输入新知识的能力。快速掌握,活学活用。我们都知道模仿能力和再造能力,这可能是很多行业都需要的,但是翻译对其掌握要求之快几乎是希望你是当代黄蓉。 特别是工作后,学习对一个人来说必须是自觉自动,克服万难的。上班高强度脑力工作8小时、连续加班20天的日子,你还是要有自控力坚持学习。
2、对知识的渴望、对翻译的热爱。热爱真的非常重要。翻译不是你初识她的好奇、不是看着大神的Show的惊叹,不是你看到大师翻译时的拍案叫绝,而是扎扎实实的汗水和一分一秒的高强度脑力付出。 作为一个通用型翻译(我把文学翻译单独划开),你需要学习的绝对不是语法,不是修辞,更多的是各行各业的知识,你会遇到很多中文你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认真读完并理解云里雾里的理工科资料,建筑学、美术史、音乐赏析……不胜枚举。
3、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因为作为翻译,高强度,脑子烧一天的状态也是很让人崩溃的。 伏案12小时(专业笔译的一天)导致的脊椎问题,久坐带来的健康问题。为准备会议,提前要与主办方沟通,了解会议内容,很多时候主办方不能给到内容或是临近会议了才给到太多或是太少的内容。所以口译翻译(主要是同传翻译)就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化自己接收到的资料,这个过程又是漫长的,因为会有很多名词,你需要查找资料、理解。 或是需要自己在有限的资料上,做大量的资料检索,补充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很多老师可能在会议前都要熬一两次的通宵。
4、耐得住寂寞,默默付出,总体来说还是要求翻译有一个心静的状态。 我见过很多同传老师,在他们身上大多能看到的品质就是内敛沉稳的,在口译前的独自准备,在口译中间的快速笔记,都是一个人一个世界的状态。笔译,我们同事间经常说这是体力活,我们是翻译民工,和大家了解的码农基本是一样的 ,但是我觉得码农是纯技术,好翻译还是要天赋的。 作为一个有“生产指标”的笔译翻译,你可能一天都不会和谁说话,吃饭喝水、上洗手间是唯二站起来的机会。有的时候想,自己会不会因此语言能力退化。
5、服务意识,全年待机状态。 作为服务行业的一员,甚至是一名自由翻译(个体户),也很可能是没有自由的。因为他不会只有一个客户,每个客户总有点意外情况,所以他可能在深夜、周末甚至春节都还在翻译。 翻译行业经常遇到的加班客户是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因为他们的工作状态就是24小时的。经常遇到的“不可能任务”是工程类公司、广告公司的投标件,这些人往往在最后一刻才憋出/东拼西凑出一个标书,让你超越人类极限的速度翻译出来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