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夜降临我们内心的,也会留下星星。——维克多·雨果
相较于白天,我更喜欢夜晚,夜晚让周遭归于平静,让内心的声音得以浮现,但那个声音并不叫人愉悦,甚至更多时候让人头裂,当被它搞得无心睡眠时,就需要用其他声音来说服它。
那些声音如夏夜鸣虫,如秋日私语,如春风,如一双冰凉的手抚摸我发烫的额头。生活中的不安宁在书中又找了回来。
什么是快乐呢?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
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著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像无常一样,无我也只是事物普遍具有的性质,它本身不好也不坏,只是因为人们坚持认为事物是固有、实存的,并且认为只有这样,人生才有立足点,才会幸福,所以极力抗拒“无我”的存在。
很多时候,我们恰恰需要做减法。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仔细观察,我们深深执著的人、事物、状态等一切,没有一样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 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人们常感叹人生失意,事实上那种挫败感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对无常的体验。如果你承认无常是生命的规律并接受它,你就会放松下来。
乐观、知足是现代人很需要去培养的心态,否则,面对竞争的压力、各种各样的选择和诱惑,生活很容易便会失去平衡并笼罩在焦虑的阴影中。调整心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为了自己和其他人的幸福,我们应该努力。
这本书虽然是宗教书籍,但是文字优美简洁,把一些高深的道理说得清晰易懂,阅读时心灵被一股来自辽阔之地的风拂过,如闻梵音佛语般地感到莫名地安宁。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121—180)。他的伟大也许不在于他的战功,不在于他的励精图治,而在于他留给后人的一本书,一本他写给自己的书,一本2000余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震撼人心的书——《沉思录》。
奥勒留作为曾经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他的一生过得并不顺心,在位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国内战乱不断、灾难频繁,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军营度过。在戎马倥惚的生涯中,奥勒留一直思索生命、拷问自己的灵魂,与自己对话。
这不是一本时髦的书,甚至不是一本令人愉悦的书,更不是一本助人如何发达成功的书。但这是一本可以安顿灵魂的书,是一本可以启迪智慧的书,这更是一本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纯净和高贵的哲学自省书。
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让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我们要表现得高贵、仁爱和自律。
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们染有这些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
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
我们真正应该做出认真努力的是什么呢?只有一件事:正直地思想,友善地行动,诚实无欺并陶冶一种性情,即快乐地把所有发生的事情作为必然的、正常的、来自同一个原则和根源的事情来看待。
道德品格的完善在于,把每一天都作为最后一天度过,既不对刺激做出猛烈的反应,也不麻木不仁。
罗马已经杳然远去,成为历史的故纸堆,但是这本书却穿越千年,依然闪烁着智慧之光。《一生的读书计划》的作者费迪曼认为《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甜美、忧郁和富有诗意。
中村恒子已经90多岁了,从事了70年的心理医生,现在她依旧每周连续工作4天。书中没有什么心理学词汇或术语,也没有谈及心理疾病或者拿问诊的病人来举例,都是关于自身人生的感悟,文字简单,道理朴素,非常日常。
也许是年龄增长的缘故,我已经不大喜欢听太激进的言论,对一些名人的言论也敬谢不敏,但对于那些真实人生经历的事情越来越感兴趣,打算以后多读一些传记类。如你们有好的书,可以留言推荐给我。
这本书的内容不多,我差不多两个小时就看完了。要是你向来情绪稳定, 并不需要一本这样枕边书,那么看看我整理的一些要点也就可以了。
如何保持心情平静
大多数人感到不安的原因是对未来考虑太多。我只注意眼前的事情,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眼前的生活过得凌乱落魄。大多数事情都会得到解决,人生只能笑着走下去。如果有总也不顺利,那么你就要意识到,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痛苦与伤心,其实也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人活着,肯定会经历苦难。不要事事都想要咬紧牙关挺过去,只要抱着“今天这样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坚持积累。
关于生活
只想“必须要幸福”,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幸福不幸福的说法,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少人的幸福与否的判断标准,往往是通过与人比较,不要被别人的价值观所束缚,否则就会陷入欲望的怪圈中。对于一些让自己感到压力的“必须如此”的事情,不妨放下,不要去做。
与其强求别人改变,不如把心力放在“如何让自己快乐生活”。即便是家人,也要分清彼此。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关于工作
当你面对“为了什么而工作”感到迷茫时,你就干脆而果断地告诉自己“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而已”,这就是人为何要工作的根本。为了钱而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遇到理想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如果不是,也没有关系,尽力而为,说不定哪天就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但不要把知我价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人处于“适当忙碌”的状态反而更好。如果工作让你一直作出巨大的牺牲,那就要果断离开,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决定。
中村恒子已经90岁了,从事了70年的心理医生,现在她依旧每周连续工作4天。书中没有什么心理学词汇或术语,都是平常生活的感悟,很日常。文字简单,道理朴素,很容易阅读。我差不多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收获还是良多。如果真的学习到恒子老人的人生态度,人生一定会淡定从容。
本文首发公众号“古读”:5年亲子阅读,认真学习了数十本育儿书。作为一个长期阅读者,每年读书50+,300余本私人阅读书单,100多篇原创育儿分享,每月书单分享,欢迎你和我一起读好书,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