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骑自行车,且不信任任何轮子数量少于两个(含)的交通工具。我唯一可以驾驭的,是健身房那种稳稳固定在地面上的单车,以及为学龄前儿童设计的配有辅助轮的自行车。
健身房的单车课总是很受欢迎。因没什么技术门槛,人人都可以踩着简单粗暴的音乐节奏尽情摇摆,把自己累得大汗淋漓。连我都能脚下呼呼生风,把单车踩得跟风火轮似的。
单车课也分流派,有hardcore模式的莱美,也有花里胡哨的花式骑行。所谓花式,就是在骑行中上下摇摆,模拟卷腹的动作。我对这种动作的变体很不屑,也从来不跟随,认为其杂而不精。更重要的是,摇摆容易导致我腰疼,还头晕,搞不好要从单车上栽下来。
不过今天的单车课令我大开眼界,充分领会了花式骑行的魅力。总结来说,就是它杂糅了单车、卷腹、马术、搏击、瑜伽和京剧的精粹。
普通的花式骑行,在一两首歌里上下左右摇一摇就到头了,今天的课可不一样——不仅动作精彩纷呈,节奏更是变幻莫测。
首先是卷腹下压的动作升级。身体下压时,手要不断地在把位上变换位置,两只手的落点有对称,也有交错。单车车把上的位置一般被标记为1号、2号、2.5号、3号和U型把位。左右手搭配起来,便有了11 - 22 - 33 - 12 - 21 - 13 - 31 - 23 - 32等排列组合,很考验反应速度。
摇摆动作不仅限于上下,还有左右,踩着动次打次的节奏各完成一边。我前面的仁兄在第一小结搞错了方向,一头撞上他右侧伙伴伸过来的脑袋(单车距离太近了),慌忙回身朝反方向,又撞上了另一侧姑娘的头……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有些动作则很考验身体的平衡与柔韧性。比如要手抓车把,把整个身子侧倒向一边,同时脚下踩动不断。这是我在马术表演里见过的动作,骑手们屁股离开马鞍,整个身体悬挂在马的一侧驰骋,帅极了。这个课要是上好了,能与印度阅兵仪式上的自行车队媲美。
过程中还有一段是模拟搏击。在努力维持脚下节奏的同时,恶狠狠地对着空气来一记左摆拳,右摆拳,左勾拳,右勾拳……无奈大部分人体力不支,只能软绵绵地抬一下胳膊,像是在擦鼻涕。
教练还展示了我只在瑜伽课上练习过的体式。蹬着瞪着突然身体像蛇一样往前钻,仰头拉长腹部站立起来,接着又脊柱流转,身体一节节后缩,在单车上完成了一个奔跑中的猫伸展和猫躬背。
最具有挑战性的,是我们被要求蹲在车把与车座之间,完成长达一分钟的低位骑行。动作要领是收核心,背挺直,在膝盖弯折到小于75°的状态下,驱动双腿蹬一个完整的圆。这一场景令我感到异常熟悉,似曾相识……突然想起来,这不就是戏曲表演中的矮子步嘛!不同之处在于,矮子步是向外踢腿,蹬车轮则是被迫画圆,有去有回,但二者在视觉呈现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来说,这节课我上得很愉快,虽然我的参与度极低,全程只是机械踩动。教练一定认为我是个内心冷漠的人,她这么热情都没能燃起我的一把火,和大家一起快乐摇摆。但我已经很满足了,充分体会到了骑行的乐趣,这是对我不会骑自行车的另类补偿。
我没能学会骑自行车,客观上讲是因为从小长在高原地区,出门不是上山就是下坡,地理条件不允许。但主观上,我知道这是源于两次事故导致的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第一次是我大概三四岁时,我的表姐骑自行车带着我去河边玩。她把我放在后座,那座椅是金属构造的一个狭小的平面,对我娇嫩的屁股很不友好。我可能是扭动身子调整坐姿,结果不小心把一只脚卷进了车轮的辐条中。处于惊吓中的我,还不掌握足够的语言描述这陌生的灾难,也没哭喊出声来。当时恰好处于上坡路,我表姐发觉脚下突然蹬重,便站起身来更卖力地往下踩……
后来的事我不记得了。只是十分庆幸今天两只脚还好好地长在脚腕上。
第二次事故,是上小学时被我哥鼓动着学骑自行车。家里没有儿童自行车,只有成人骑的二八大杠。那时我还没有长出一米二的大长腿(现在也没有),坐在座椅上脚还远远够不着地面。我天生平衡差,也学不会像其他小孩那样“掏把子”——一条腿穿过横梁和车身构成的三角区,挂在自行车一边骑。
我哥抓着后座帮我保持平衡,叫我使劲踩,快速蹬,以让自行车跑起来。我成功了,他撒手了。可是,他没教我怎么刹车!我骑着骑着速度越来越快,朝着一堵墙直冲过去。眼看要撞上了,我本能地向前跳下车座,试图启用脚刹……
后来的事情我也不记得了。太痛苦的经历会被选择性遗忘,这是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
经此事件后,我明白了男人女人同样脆弱。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不要互相伤害。还有,以前的自行车为什么要有个横梁呢?
所以,我没有学会骑自行车。健身房的单车课弥补了我的遗憾,何况是精彩如此的花式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