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职场多年,你有创意思考框架嘛?
前两天去参加一个分享会,有个前辈分享了一个创意方法——6项思考帽,这个方法我之前也听过,但比较抱歉的是,我只是听过,从没系统性滴真正落地过,为何说是系统性的呢?是因为我发现,我思考的时候,有些环节就是这个方法中的一部分,但遗憾的是我每次只用了其中两三个而已,所以说只用了局部,没有系统性滴落地过。
可能有小伙伴之前听过6项思考帽,但应该也有小伙伴还是第一次听,我这先说说我的理解和常用的环节,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再找找高手们的分享。
首先什么是6项思考帽呢?下面的文字是标准介绍
六顶思维帽是指:白帽、红帽、黑帽、黄帽、绿帽和蓝帽,每一顶帽代表着不一样的思维模式。
白帽:是天然的,代表事实与信息。
红帽:是愤怒的,代表直觉与预感。
黑帽:是负面的,代表逻辑与批判。
黄帽:是正面的,代表乐观与积极。
绿帽:是丰富的,代表创新与冒险。
蓝帽:是平静的,代表系统与控制。
这六顶思维帽其实提供的是一个思考框架及方向,主要目的是引导我们的思维更集中,更拥有策划性、组织性以及更有创造性。
为什么是帽子?这是因为它拥有着很方便的示范功用,当我们需要换个思维方式时,就会换我们所戴着的帽子(共有六顶不一样的帽子),换句话说一旦带上这个帽子,就只用这个帽子所代表的思维方式思考,避免胡乱发散。
我个人用的最常用也是最熟悉的两个思考方式是分别代表事实信息、逻辑判断的白帽子和黑帽子,所以也有人称我为逻辑狗,相比于其他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是我最擅长的,也因此我开会或讨论,一定会提前准备好关于数据和个人观点或结论的逻辑性,因为之前被追问的特别惨,那场景实在是太可怕了 ̄□ ̄||,另外一个稍微熟悉点的是代表系统控制的蓝帽子。其余三个红黄绿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也用,但很少刻意滴去用。
像我们这些运营喵,几乎每天都会开会或者找人沟通,通常都是要拿数据来说话的,所以数据就是“事实与信息”数字化表达。我们内部开例会有个基本准则——“凡是与会者,必须准备案例、数据和观点,否则就不要参加例会”,这里的案例可以理解为场景还原,而数据就是事实信息,观点可以理解为是依据案例和数据做的逻辑判断——可能是解释、结论或待验证假设等,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结论或解释还必须要有其他可适用场景下的数据做验证,如果是待验证假设,还须提出验证方案和计划。所以黑白帽子,是我用的最熟练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行走职场的最底层的能力。
至于蓝帽子,这个思维方式的习得,完全是因为自己踩了太多坑,尤其是做产品经理角色定义产品功能和指定运营策略的时候,稍不留神就会给自己埋雷,比如不应该支持续购的活动,支持了续购,结果一个新用户付费转化活动变成了老用户续费活动,导致活动不达预期目标。再比如我之前提到的多币制积分体系,付费行为和活跃行为未作区分,导致积分体系财务成本飙升,最后不得不自己限制自己,积分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介绍完我常用的三个帽子之后,我顺便说下另外三个帽子:
红帽思维代表情绪上的感觉、直觉和预感,可以很感觉的来思维,比如“我就是觉得这个方案不好”“我觉得还差点什么”等等,红帽思维的最重要原则是一切的想法及思维是不需要被证明或解释的。但要避免过度的使用红帽,避免让结论情绪化。有个细节是我们很多的决策其实都是这个红帽思维,即凭感觉做的最终决策。
黄帽思维代表阳光和快乐的也是乐观的。是创意的泉源,保持正能量态度能有效抵抗压力,积极面对挑战,看到当下现状或方案的优点,即彩虹屁环节。
绿帽思维则代表创意,这个环节可以提出各种新想法、新观念、新构想和新知觉,喜欢改变,也就是东拉西扯环节,只负责天马星空的提出新想法。
使用6项思考帽有几点要注意下:
· 这些帽子思维之间是独立的,不可以同时使用,比如进入黑帽子时,只做逻辑判断相关的思考,不再考虑创意或者乐观结果等等,进入红帽思维时,只做直觉和预感思考,不关注对不对。
· 这些帽子思考方式,没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有些帽子思维的出现次数,比如白黄黑蓝红绿黄黑绿蓝等
· 这是个思考框架,也就是说,每次做方案的时候,都需要在不同颜色的帽子思维下去对这个方案做评估
我听完之后,仔细缕了下,感觉就是我平时的思考方式,只是我没搭起这个框架来,所以感觉很受用,小伙伴你们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