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节目当中,主持人邀请白岩松谈及“打工人”的现象时,白岩松是这么说的:打工人有打工人的痛苦,老板有老板的绝望。我觉得打工人起码是个人,我们那时是螺丝钉。
这番话,让很多人都特别感慨,难道说打工人就是时代的“宠儿”吗?
跟以前的农民相比,如今的打工人确实赚着更高水平的工资,过着三餐温饱的生活。可是,他们真的过得比以前幸福吗?
曾有社会学家说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所能感觉到的幸福指数,那是在下降的,而不是在上升的。
可以说,如今的打工人,他们面临着更为不易的生活,面对着更大的风险。有可能环境一变化,打工人一失业,他们就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自从2020年大环境发生了骤然的变化以来,有多少的打工人成为了“无业游民”,有多少的打工人宁可被老板降工资,也不敢有任何的怨言。
白岩松所言的“打工人起码是个人”,说实话,他说得还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老板眼中,打工人只是一个数字,根本上就没有跟老板同台说话的资格。
甚至可以这么说,这个时代的打工人,他们面临着更为困难的生活危机。
打工人的本质,便是“福报”下的践行者
在几年前,有很多的企业巨头都说现代人能够有“996”或者“715”的职场生活,这就是一种福报。
当所谓的“福报”论调出现之后,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自己的工作时间变长了,所谓的上班一族成为了“社畜”。
“社畜”和“打工人”,其实就是“福报”论调下的产物。
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畜”其实就不是人,而是“畜生”。可为何网络上会把“996”的打工人称之为“社畜”呢?
就是因为有很多的打工人,他们都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着,而且在高强度的社会竞争面前,他们怕自己失去所处的岗位,于是乎被人当成是“社畜”也不计较。
白岩松所言的“打工人有打工人的痛苦,老板有老板的绝望。”
其实,这种套话放在任何的领域都是适用的。于是乎,这样的论调就没有了它所涵盖的意义。
老板有可能会为了资金,或者如何做大公司而烦恼。可是,他至少是有车有房的。而打工人呢?可能无车无房,家中还有好几个嘴巴等着吃饭。
这,便是一种“福报”下的现实。
全民焦虑的时代,说到底就是“打工人焦虑”的时代
你感觉到焦虑吗?在职场拼了一整天之后,你能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吗?
其实,有一个现实我们要明白,这个社会的阶层在固化,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变大,马太效应将越来越强。
因此,每个人都会感觉到焦虑不堪,甚至有很多人都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刚从名校毕业的小王,他怎么找都找不到工作。虽然说他是名校毕业的,可比他还要强的人,却比比皆是。
于是乎,他自己也很感慨,原以为读了大学就能够改变命运,怎么名校毕业之后,都还是失业呢?
因为社会的岗位是有限的,而且某个热门岗位的竞争在逐渐变强。另外,事业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竞争的强烈度,可以达到几万人争一个岗位。
这,难道说是老板们的苦恼吗?其实,这是年轻一代打工人的不幸。
老板们下海比较早,在行业规则还没有完善的时候,便赚了一大笔钱,还创办了企业。自然而然,他们跳出了底层的限制。
可当如今的底层年轻人变多,且他们的优质程度越来越高之后,那这个社会就会陷入到焦虑当中。这种焦虑,并非说人的才华不够,而是在精英时代下,每个人都变得无能为力。
低欲望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日本社会学家大前研一曾说过,日本就是一个低欲望的社会。
而为何低欲望的社会会存在?就是因为众多的年轻人被生活压得没有了欲望,甚至连孩子都不想去生了。
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是很恐怖的。
当一个人没有了欲望,当一个人连生活的追求都没有之后,那么人就会陷入到行尸走肉的境地当中。
已然上岸的人,也许不懂得还在水中的人的痛苦。
就像一些过来人,他们看着如今的年轻人,便认为年轻人不够努力,认为年轻人缺乏了竞争力。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哪怕是才华出众的年轻人,如今在就业市场里面,也就是个大众普通人而已。为何?因为有才华的人在激增,可岗位却在一直减少。
人,有可能已经不是人了,而是没有灵魂的机器。
说到这里,我们便要问,处于职场中的打工人,他们是时代的宠儿吗?找不到工作的“无业游民”,他们是宠儿吗?
为何每个人都甘愿体会996?因为不想体会的人,就得失业,就得出局。如此,每个人就只能在一眼看到头的生活中熬下去,希望有奇迹的出现。
这,其实就是时代下人们的无奈之处。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