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心理治愈,到头来终归是一场自愈。——张德芬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罗伯特· 戴博德。很多人都觉得心理咨询很神秘:那个被称为心理咨询师的家伙,关上咨询室的门,会对他的来访者说些什么呢?心理咨询就是说说话,怎么能有用呢?
作者为了让普通人也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就用一种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专业的方法,写了一个心理咨询的过程,说真的,还蛮好看。
蛤蟆先生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活力被从他的身上抽走,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他甚至想到要自杀。
原来,他从小生长在一个没有欢声笑语的家庭里,母亲懦弱,父亲严厉,从未感受过爱和温暖,有的只是冷漠和否定。
他的人生完全是父母一手安排的,没有自己的选择权。
他活得好累,为了得到家人的认可,表面顺从,内心却十分气愤痛苦;
为了看起来合群,佯装热情,内心崩溃。
第一次咨询,蛤蟆先生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很显然,蛤蟆先生寄希望咨询师直接“投喂”给他解决的方法。
在咨询中,很多人也会像蛤蟆先生一样急切地想要改善人生的境遇,并把咨询师当作那个可以把自己拉出深渊的人。
但其实,你想要的答案在找寻自我的路上。
第二次咨询,苍鹭问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呢?”
蛤蟆先生下意识地说:“挺好的,谢谢你。”
可见,他发展出了一套纯理智化的应对模式,屏蔽自己的感受。
但他糟糕的情绪分值为1.5分(10分是满分
)
蛤蟆先生糟糕的情绪来自哪里?
苍鹭引导蛤蟆先生追溯童年的记忆。
他一点点道来那些不被爱的创伤:
父亲永远在批评他,对他不满意,母亲给予的爱也是少之又少,自己内心很痛苦,几度抑郁。
但蛤蟆先生的抑郁能怪谁呢?父母的严苛和冷漠?
苍鹭一语点破了他的“谎言”: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痛苦。
如果没有自己的允许,谁也无法进入你的大脑,强迫你产生负性的情绪,折磨你。
所以,治愈自己,从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开始。6
心理师的角色是引导你,让你深埋的情绪浮出水面,无法给你快乐的解药。
只有你自己主动和真实的情绪做连接,才能有机会消化过往的创伤,建立新的情绪体验。
当蛤蟆先生说“我从来都不会生气”的时候,苍鹭又引导他往内心深处走去:
你不是不会生气,而是选择了另一种“隐忍”的方式生气。
他回忆起老獾总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他。
老獾来找自己要董事的位置,自己在愤怒之后选择了自我苛责,好像自己真的无法做好这个职位。
当蛤蟆先生开始寻找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时,他终于明白他之所以惧怕朋友老獾,是因为老獾太像自己的父亲,长大后的自己沿袭了“顺从的模式”来面对外界。
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他内在的力量也随之回来了。
明白了这一切,他主动停止了自我批判,决定好好爱自己。
开始主动地关注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卸下了社交的负担,内心变得更轻松自在。
也开始重拾爱好,放弃了继承他并不喜欢的家业,开始从事自己热爱的房地产工作。
经过10次的咨询,蛤蟆的情绪状态已经从1.5(极度糟糕)调节到9(愉悦)。
虽然情绪偶尔还会来,但他已经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而苍鹭作为咨询师,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让蛤蟆变被动依赖为主动“依靠”自己。
当你建立了“自我负责”的内在信念时,你就会知道你有力量改变环境,最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自己。
(张德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