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本书之前,先简单介绍本书的作者茨威格的写作风格,他的小说创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的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高尔基曾评价这篇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含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奉献以及纯粹。
十三岁的少女遇到一个让她倾心一生的作家,当作家搬进小区的时候,就是一道光照进少女的生活,内心无依无靠的女主开始把他当作心灵寄托。十三岁,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但她把爱情刻在骨子里,后来为了靠近作家,远离家庭,独自来到小时生活的城市。每天晚上工作后,女主都会站在作家窗前的街道上,注视着那扇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停息。
书中,有非常多的细节描,其中一个就是每次作家过生日都会收到白玫瑰,可他在读这封信的时候,桌上的花瓶是空的。而白玫瑰花的花语:“纯洁,浪漫,求爱之花,我足以与你相配”。女主送给作家的白玫瑰花,象征着她对于男主的爱的纯粹,爱的浪漫。
女主是一个追求纯粹爱情的理想主义者。她并不是以自卑的心态看待她自己对作家的爱恋,而是一种傲娇,一种情感宣泄,将死之际对自己执念的妥协和顺从。她这段单相思超越了我们所认为的世俗的男女间的爱,这种爱成为了女主存在的意义。在人生的三个阶段和自己慕恋的男人缠绵,一次次期待对方的回应,一次次期待对方的记忆,全都化为泡影,化作痛苦,注入心间。在某种程度上,她爱的对象并不是作家,而是纯粹的爱,理想主义的爱,她不希望男人因为爱情中的责任而痛苦,从而自己揽下一切。
关于爱是什么……爱是一个永恒的人生课题。我们世俗的爱情约定前提就是“责任”,自由放荡是现今社会是不被主流所认可的。可是在约定的责任下,真的能够寻觅到这样纯粹的爱吗。单方面的爱一个人是快乐并痛苦的,痛苦在于,永远得不到他,自己永远都是他生活的局外人;快乐在于,没有任何责任的负担。这样的爱,就是自我的爱,也就是茨威格笔下纯粹的理想主义的爱情。
女人疯狂迷恋真切的爱,爱得深沉、爱得纯粹,而作家永远都得不到这爱,触不可及。确实,就像《平凡的世界》里讲到的“命运是如此不公,却又未曾偏向于谁”。
读完这封信后,有一句话想替女主对那个作家说,“你在再也不会收到一个陌生的女人的来信,粉樱也不会在随风盛开,就像你来过我心里也再也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