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价值判断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情,例如小日本就会用残次品糊弄我们中国人,例如好女人的最大价值就是在家里养育孩子,例如同性恋婚姻是可以受到法律保护的……
这些问题不需要你是专家,谁都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观点,听起来肯定也都有道理,只是,争论到最后,因为没有裁判所以永远争论不出来结果。
就如2017年美国争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稍有理智的美国人都会意识到,这个主题是多么荒谬。——美国自己曾经多年努力对前苏联搞和平演变,现在好了,它反过来像一个受害者一样,指责衰落的俄国操控美国大选。其实,有多少美国人真正相信俄国有这种能力呢?
但是请注意,这并不是不理性。在政治斗争中,这样的题材非常难得,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这种话题打击异己的力度。
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里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乘法表。此种事实说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
我们在现实中要尽量规避这些无谓的价值判断,而是要根据事实在不同的解决方案之间做出讨论,最终达成一个结果,在这个问题上,就不再有分歧和争论,大家的注意力就可以转向下一个问题了,社会就这样一步步前进。
依据以下8个原则,让讨论更加的有效,从而可以达成一个结果:
1、讨论前一定要做准备
价值判断是不用准备的,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是恒定的,可以随时发表意见。
然而为了讨论出一个解决方案,或者给出一个结果,那么就必须要提前做大量准备:
仔细考虑你对于这个话题已经了解多少;考虑你如何扩充相关的知识并预估出所需要的时间;列出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同的观点,并考虑每个观点相关的优点;得出一个暂时的结论,保持开放的心态聆听其他人可能会提供的事实和解释。
2、调整讨论预期
当别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接受你的观点,你会很失望么?当别人质疑你的观点要求你提供相关的证据时,你会感到被冒犯了么?
如果你的回答是感到很失望和被冒犯,那就得学会去调整自己对于讨论的预期。我们要知道一个人要改变长期持有的信念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他们当然需要更多的论据来说明新的观点是合理的,所以,我们要放平心态接受别人的质疑,如果能开心而有礼貌的回应别人的质疑当然是更好的。
3、规避个人主义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结果,讨论一定要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氛围里进行。如果一个极度自我的人参与讨论,会改变整个讨论的氛围,这些人的表现出来的感觉就是:“我比你们都重要,我的观点比你们都好,所有的规则都应该执行我的。”
4、多听少说
生活中有一类特别爱说话的人,在讨论中极容易形成一言堂,然而,一场讨论想要有更多的解决方案产生,就一定是每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观点,所以对于爱说话的人要学会克制,对于不爱说话的人要学会表达观点。
5、克服表达的坏毛病
有一些人在表达的时候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坏毛斌,例如口头禅(嗯、啊、这个、那么),或者说话没有逻辑等。这些都会影响自己在表达时的效果。
最有效的克服这些坏毛病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和别人的谈话录像下来,自己回看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6、专注聆听别人
因为大脑的速度会更快,而表达的速度是跟不上大脑的转动速度,所以听着听着就开小差是常见的情况。
我们要学会把对方的表达框架纳入到我们的大脑中,有意识的去理解对方的观点,当发现我们开小差的时候立刻提醒自己回到专注聆听别人。
7、做出合理判断
做出任何判断都是要基于全面的了解和思考,并且综合考量了这个观点的优点和缺点,决不能受到第一印象的误导。
对于我们不熟悉或者和我们的认知有冲突的观点,我们会倾向于否定他们,这时候就要提醒自己这种判断有失偏颇性。
8、不要争吵
弘一法师说过:“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如果你的观点有道理,你是不用很大的嗓门去表达的,如果你的观点没有道理,大声喊也没有什么帮助。
《狱中书简》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论蠢人》,作者有一个观点认为,与蠢人争论即无用又危险。你所觉得的好他完全不觉得好,你所觉得的坏,他认为非常的好。
感谢:《得到》罗辑思维专栏“实事求是”;
《BEYOND
FEELINGS》“Critical Thingking and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