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说是2017年看完的第一本书,同时也是2016年没看完的一本书。去年12月份下载,原计划16年看完,到底还是拖到了17年,好在是坚持看完了(英文版呀)。对比上一本《乔布斯传》是在大学里看完的,抱着那块黑白砖头,两天看完了,而认识乔布斯也是从那本书开始。
回到正题,尽管英文不好(感谢Kindle),但书是从头看到尾的(除了后面的章节介绍),与《乔布斯传》针对很不一样,也难怪很多人,尤其是之前认识乔布斯的人,都认为《Becoming Steve Jobs》所描绘的才更接近他们所相处的乔布斯。两边对比,个人看法,《乔布斯传》略有面向市场的感觉,从语句的使用到引用的案例和分析角度,都将乔布斯当作一个“令人远离”的角色来描写,所以,看完之后虽然感觉乔布斯确实是天才但也是一个混蛋。
但《Becoming Steve Jobs》则有很大不同,笔触更倾向于将他作为一个人来进行描写,工作、朋友、家庭以及乔布斯自己。通过这本书,乔布斯的天才面被弱化,而同时更加职业和感性的一面体现了出来。举个例子,两本书都提到了乔布斯被董事会开除的时候哭了,但《乔布斯传》里面的描述让人感觉他很假,而《Becoming Steve Jobs》则写得稍微好一点,虽然要看到后面才能稍微理解他此时哭的心情。
有一点挺意外的是《乔布斯传》里面花了挺多篇幅写乔布斯返回苹果时以及之后的股权方面的事情,而同样的事情却并没有在这边书中提到(可能英文不好没留意)。看《乔布斯传》时对那一部分是看的挺迷糊的,也不理解作者写那么多内容的意图。但在这本书,至少从乔布斯经营Next和Pixar的过程中知道,他是一个商人,知道如何处理自己和公司的财务问题。而苹果对于他,是太特别了。
全书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后面写到苹果员工离职(尤其是老员工)的部分。对于一个箱单资格的员工离职,他回答库克的话中有这样一句:“I've never found in my whole life that you could convince someone who doesn't want to work hard to work hard."(大意:你无法让一个不想努力工作的人去努力工作)而恰恰这个“work hard”,是几乎所有企业都在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励志大师、鸡汤、鸡血),但乔布斯的选择却是不想工作的请走,他激励的是想努力工作的(他的成功的产品,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研发出来的)。
《庄子·田子方》有云:“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作为去年毕业的职场新人,上一份工作的最后几个月,自己一直处于这个“哀”的状态之中,做所有事情都没有兴致,对公司、对自己都没有任何好处,直到辞职离开。励志的、鸡汤的内容,之所以越来越没有效果,一方面是年轻人的精神越来越独立(学生时代的压力毕竟小,而且性质跟工作很不同);另一方面,鸡汤本身并没有解决“哀”的问题,也就是没有解决“want”的问题,虽然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但,当下真正让人悲伤的事情是,“want”的问题,并不是外部能轻易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