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当前社会治理难度和风险逐渐加大,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治理水平面临严峻考验。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只有坚持党建引领协同治理,深入基层一线,整合社会多元力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才能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跟上时代变化。
基层治理要抓党建,促共建。“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开”。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关涉到党执政根基是否稳固。党支部是基层党组建设的关键基础,基层治理工作要想做好就必须抓好党支部管理,只有垒土培元,牢固根基,才能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主心骨”。当下,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社区群团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探索“党建+协同”融合基层治理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进行开拓创新,以共商共建共享凝聚治理合力,提高党建质量。在面对基层治理难题,要坚持发挥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基层治理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治理要重民生,聚民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所谓群众事,群众议,无论是“以案释法”争取违建户理解并主动拆除违建,还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群众意见为导向,这些基层事项无一不是先从群众角度出发,才获得了群众的主动配合和全力支持,让基层治理中的疑难杂症得到完满解决。唯有了解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才能推动基层治理的有序、高效与科学。因此,要以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为目标,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真正把党建工作在无声无息之中融入群众利益,注重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努力开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基层治理要接地气,讲实效。基层治理是具体细微的,小到一个垃圾桶、一棵树,大到街道、社区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层治理重点是做事,核心是务实,各项工作必须充满务实味道,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方面要搭建多元化协商平台,听取民意、汇集民智,发挥其创造能力,成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另一方面要注重满足人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留住城乡文化历史记忆。此外,还要拓宽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创新方式方法,激发群众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将社区治理与服务群众有机结合,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提升治理成效。
基层治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且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才能提高基层治理效率,让和谐之花充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