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脑)
跟院长学习这么多年了。心里清楚的知道:从知道到做到再到成为是每个人学习的必经之路。
学习前“不知道”,就像大多数父母一样,借用父母给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孩子。不知者不畏,在孩子出现问题前貌似也没什么;
学习初“知道了”,知道了什么是对的。并且不断的强化巩固学到的理论。也挺好,毕竟我们心里有底了;
学习一段时间后,试着“做到”。我现在就处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很痛苦。因为明明“知道”却总有时候“做不到”,这就是求而不得的感觉。期间充满了自责、内疚、失望、后悔等好多复杂的情绪。同时,这也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因为人性是倾向习惯的事情的。而成长就是丢弃习惯的错误的思维和行为,将其变成陌生的不舒服的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走出舒适圈既是成长也是挑战。此时此刻我正在经历……
(功能)
这几天一直在训练自己“做到”的能力。如数家珍一样的强化着“做到”后带来的收获和成长。但我也知道我不可能从“知道”一步跨到“做到”,即便前几件事都“做到”了。也一定有“做不到”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毕竟——“知错不改”才是人性。
然而,孩子刚好一周,又鼻塞了;语文卷子明显就没思考,只是为了完成而做,给她讲吧太晚了,不讲吧老师也不讲,她只能落下了; 仅凭“感觉”断定孩子在写作业时一定干其他的了。因为时间比计划的多出一个小时;计划好的听写字词和错题都没做;关键明天考试we还睡这么晚!
今晚随着负能量此起彼伏的在内心闪过。我还是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今天的语文写的是什么啊?这有啥意义?明天要么别写,要么写好,就这样的话我明天绝不签字!就这数学错题没做,语文也没听写!
很明显我依然把焦虑和愤怒传递给了孩子。她去睡觉了,我也安静了。我在想:我的情绪是哪里来的?我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首先,英语让背的范文是孩子好朋友的。既然是人家写的,那肯定人家不需要背。我们呢,感冒着还比人家多这么多任务,她要一开始就写好不就不用熬夜背了吗?学习越好了越好,越差了越差。没办法!内心的感受就是不接纳,不接纳自己的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不接纳我从来没监督过她的We作业造成的后果。这叫任性!
其次,那么冷的风自己出来不知道戴帽子,刚好一周又鼻塞,嗓子里又有痰了。听见她在我面前“吭吭吭”我就焦虑就想指责。为啥那么不会照顾自己?为啥不喝水、不戴帽子?焦虑的背后是:我不允许她刚好又要吃药,我不接纳她一而再再而三的生病,不接受她再生病了让我那么担心那么痛苦。我是自私的,我确实是为了不想自己麻烦和痛苦。所以,我难过是应该的。
再者,为啥语文卷子又写成这样呢?上次考试后不是已经分析了卷子找到了方法了吗?为啥不按着做?同时找到方法还不按着做,你的语文成绩怎么提升?我认为这是在赤裸裸的无视我的辛苦和付出(放大了自己的付出,帮孩子分析卷子找到方法是我该做的)。这种感觉得背后是:无力感和失望。我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知错不改”才是人性;“知错就改”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稳定的心态,孩子那么多作业,对当下的她来说“完成”比“习惯”更重要。
最后,算着时间她根本没有在按计划完成作业,应该是一边写一边玩。别说这只是推测,就算是事实也有我的责任。作业前我不清楚详细计划,一个番茄钟后我没有提醒。
(行为)
不断地按流程规范自己的行为,去深入探索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断地去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的事上去提升自己探索感受的能力和“做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