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晚上,在操场,和女儿打篮球,她两次生气了,闹的不愉快。
一言一行:
晚饭后,女儿在玩手机,我叫她去操场打篮球。她恋恋不舍放下手机。我拿了三袋垃圾先下楼,等我回到操场,她已经拿了绳子,放在地上,自己在打篮球。远远的开心地叫我:“妈妈!”
我也很开心说:“我们先热身运动走一圈再打吧?!”
女儿:我不想走,现在就开始比赛,投10个数,看谁先。
我说:我要去热身的,我先走一圈。
等我一圈走完,还没放下包,她投进了一个球。
女儿:1:0
我说:“我还没准备好啊,你就开始了!”
打到3:3时,由于我跳起来把篮板球截住,她生气了,拉下脸,在地上剁脚。
女儿说:“你身高比我高,不公平!这样不公平!”
说着,她把球狠狠地扔地上,球滚的很远,她又气呼呼地跑去捡。
我看着她跑远的背影,我想这样子玩不了了,我自己去操场上走。边走边想:身高比她高,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有什么不公平?她有情绪是她的事,我不和她情绪共舞。
一圈走回来,她不理我,我继续走一圈。这时她一个人气呼呼地在投篮。等我走近了,她一个人气呼呼地说要我一只手跟她打。
我说:一只手我没法打啊。
她翘起来,走向出口。
我以为她要独自回家了,哪知她走到出口边的单杠那里。独自玩单杠。
我继续绕操场走路,靠近单杠区时,我在看她有没有看我。我想:让她冷静冷静,说不定她自己就好了。
第三圈靠近单杠区时,我走近一点,她马上也迎了过来,我说:“走,继续去打比赛啊!”
她有点难为情地笑着,我在她背上扭了一下,她跑起来。
我说:我比你高,这没法改变啊,不过你可以跳起来的啊!
又开始打比赛了,球打出界了,球打远了,我去追球,她来追我,但我抓到球后转身快,她扑了两次空。又发火了!
她拉着脸,大声说:我哪跳的起来,我总是跳,根本跳不起来。你手臂比我长,又比我高…
我也生气了,说:你小的时候跟你说过的,叫你跳绳,可以长高。你不跳,以后长不高别怪我们!
女儿:我现在不是还在长啊!我就怪你!
我看着她说:我也不想和你打!
她气呼呼地抱起球走开了,走出出口,向左边拐去(我向右直接回家了。)
复盘:符合ABC理论,认知评价决定想法和反应模式,我内心里的认知评价:打比赛就不能让着,打比赛就要输得起。
我的做法让孩子失去能力感,她当然越来越不想跟我打了。
找补:
我到家就洗了个澡,洗澡时听到敲门声,很响。我猜是女儿回来了,但我没法去开。
操场熄灯时间,女儿回来了,这次敲门声也比刚才那次要轻多了。
我给她准备好了一杯水果茶,给她开门笑脸相迎说:“回来了啊?!”
她也很开心,说:“刚才门外放的快递呢?”
我说:“我不知道啊”
老公说:“你是不是回来过了?”
她说:“嗯,我把楼下快递拿上来的。”
我说:“我刚才在洗澡,没听见呢!”
老公问:“然后你又下去打篮球了?!”
女儿说:“嗯,我和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门卫关灯。”
我一边给她递水果茶,一边说:“看来和小朋友玩得开心,和妈妈玩不开心。”
女儿说:“嗯,你比我高,手臂比我长。不公平啊!”
老公说:“你想,有一定公平的事吗?”
不过女儿已经情绪平和,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