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在输出读书笔记的时候,觉得作者写的每一句话都特别的好,不自觉地写着写着就变成了大段大段的摘抄。怎么扭转这种无意识的依赖心理,更深度地理解、更有效地学习呢? 看完乌尔里希·伯泽尔所著的《有效学习》,我似乎从中找到了答案。
001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看完一本书或者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试着盖上书本复述一下看过的内容,把中间有卡壳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再翻开书本找到它,如此反复几次,这也是高效记忆的好方法。
002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阅读的时候从正向反向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能帮助我们从文字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阅读过程中应当多问自己这类问题。“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主张?”“我为什么要相信作者?”“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抽丝剥茧的读书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得更加深刻。
003在实践中学
实际情况远比书本理论要复杂得多的多,在干中学不仅检验了理论更是丰富了所学,猫叔厉害的一点就是所有他提出来的观点都是经过他实践后提炼出来的,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他都遇到过,才做到了快速指导。
004教是更好的学
通过讲授一个题目,实际上是在讲述我们对这个题目的理解。我们是在用自己的语言,详细说明我们认为的这个题目的重要内涵,因此加深了对这个题目的理解。教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多地从受教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讲得通俗易懂又透彻,不自觉地多读几遍。同时指导他人的这种社会化的预期,也让我们更愿意倾注努力,重复讲述的过程也加深了我们的理解。
005对新奇感和不确定性保持热情
新奇感和不确定性,这是创新的源泉。我们学习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是为了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也是为了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不确定性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尝试,而新观点、新做法往往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