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课堂效率才能好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有难度。
刚刚结束上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虽然成绩还没有着落,但是我已经想到了一片“惨象”。我宽慰自己,过去是历史,做好当下才是做重要的,学会从过去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进步。
我自我剖析,感觉自己还是讲的太多,学生思考的太少,表达的太少,练习的太少.....
上午我在讲《古诗词三首》时,围绕“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让大家展开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大家的用词相当贫乏,能勇敢回答问题的同学少之又少,大多同学都在等待,消磨时间,此刻,我心里的愁绪又增添了几分。
晚上,讲道法第一课《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分享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开心事时,举手发言的同学此起彼伏,我挑了几位同学分享故事后,让大家拿起笔,写下来。不一会儿,有几位同学把作业交了上来,其他同学还在埋头创作,平时学习最差的孩子也动起手来,写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玩游戏的自由和开心......
晚上,回味一天的生活,自习孩子们的表现是我一天最大的收获。从兴趣点入手,一点一点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从一词一句入手,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从每一个小练笔入手,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