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11-10
【原文】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白话】颜渊死了,孔子哭得过于哀痛。跟随他的人说:“夫子哀痛过度了!”孔子说:“我有哀痛过度吗?我不为这样的人过哀又为谁过哀呢?”
【思考之一】“颜渊死,子哭之恸。”从中能看到圣人怎样的功德?
本篇连续五章都讲到颜渊的死,本章是说颜回死了以后,孔子与弟子们来吊丧,夫子哭得很哀伤,随行的弟子提醒老师哭得太伤心了。“恸”,指过于哀痛。《论语正义》“郑注云:恸,变动容貌。”
孔子为什么那么悲伤呢?李炳南老先生说:“由前章‘天丧予’,可以了解此章‘哭之恸’的悲心。”上章说,夫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达到了内圣的高度,又教化三千弟子,从中培育出心心相印的传人——颜回,道统有传,夫子满心的欢喜和欣慰。谁知到了晚年,颜回早死,寄予重托的传人却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倾注自己一生心血的事业一下子没了着落,夫子的内心是极度地伤痛,“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悲痛的是可以传承自己道统心法的颜回死了,先王传下来的道统可能就要失传了,所以才说出“老天爷要我的命啊”这样的话。
颜回从十三岁跟随孔子学习,至四十一岁左右过世,终生没有离开过孔子。其中历经十四年周游列国,一起遭遇了诸如“畏于匡”“困于陈蔡”等重大事件。老师孔子是心心念念要把自己的学问传给颜回,弟子颜回的心思也是心心念念在老师身上。《先进篇》第二十二章:“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这次孔子一行人在匡地受到围困,忙乱之中,师徒们走散了,生死未卜,后来颜回终于找到了老师一行,孔子张口就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马上回答:“老师您在,我怎么敢死呢?”颜回非常善巧地表达出对老师的一颗不舍之心,意思是:有老师您在,我是不会离开的。
孔子也非常清楚自己所传承的道,只有颜回能够圆满地继承下来,而颜回也可能知道老师的心愿,所以终生不离老师。这个时候,就有一种老师为弟子活着,弟子为老师活着,这样两颗与道相应之心、生死之交之心,紧紧相印在一起,同频共振。
在颜回心中,老师孔子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在老师孔子心中,颜回的形象是“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所以,当夫子来到颜回入殓的棺材旁,看到颜回安祥的模样,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而且身体控制不住地颤抖,超乎寻常的悲哀。
一般人,作为父母哭自己的孩子时是无所顾忌,任性地发泄,嚎啕大哭,那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一般的老师哭学生,则通常比较自控,礼到为止,不会任由性情地发泄。
但是,夫子作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公认的圣人,居然也会如此,甚至比一般的父母更有真情实意。夫子的表现,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圣人,而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圣人的情感表达是最标准、最规范、最自然、最真实,夫子是最真心实意的中国人,是中国人的典范。
【思考之二】“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为什么夫子对颜渊死有如此特别的待遇?给我们什么启发?
朱子曰:“其死可惜,哭之宜恸,非他人之比也。”《论语稽》曰:“圣人之哀乐不过乎中。有为而为,恸所当恸,则亦不得为过矣。”
当听到随行的弟子说“子恸矣”的话后,夫子好像回过神来,“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我有哀伤过度吗?如果有的话,不为这个人哀伤还为谁呢?朱熹《论语集注》曰:“哀伤之至,不自知也。夫人,谓颜渊。言其死可惜,哭之宜恸,非他人之比也。”所以夫子“哭之恸”,是给颜回的特别对待,其他弟子无法比拟。看起来特别,其实不特别,因为这跟颜回的担当对等,因为颜回的付出,夫子才给予相应的回报。这不是夫子有分别心,对弟子区别对待,这恰恰是礼的表现,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的待遇。就像人体关节中,我们会常常不自觉地用手去按摩膝盖,是因为膝盖弯曲运动特别多的缘故,所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自然也多。
颜渊,是夫子最心爱的弟子,是夫子选中的道统传人,能够完整地把夫子集大成的先王道统传承发扬光大。这个过程,除了夫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跟颜回的好学和担当分不开。上一章也讲到,要找一个具足条件的传人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历史上很多有修有证的先辈大德,之所以死后默默无闻,就是因为道统失传。所以夫子与颜回,不只是简单的师弟之情,还有一种更神圣的同志之情,彼此具有传承道统的共同使命和担当。颜回不仅如孝子一般把夫子的学问道德全盘接受下来,还如同大地一样把夫子所有的事业承担起来,所以夫子对颜回好,不只是对他个人,而是对天下人好。换句话说,因为要对天下人好,所以更要对承载天下人快乐的那个人好,因为只有他好了,天下才好。譬如一个企业,只有老板生意兴隆了,员工的工资才会高;所以要对员工好,首先要对老板好。
颜回以无言之死,孔子以天丧之恸,在诠释着一个“人为道而生,因道而死”的生命真谛,狠狠地敲打着我们久已麻木的灵魂,这难道不是对我们生命最大的恩德和饶益吗?我们后辈才真应该为“颜渊死,子哭之恸”而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