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典出《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意为人民是国家的根基,人民安定了,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正是“民为邦本”思想的一种具体诠释。“民惟邦本”,寄托着中国历代先贤的政治理想,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政之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走近人民、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心共情”,把责任“抗牢在肩”,向问题“攻坚克难”,拿出真招实招解决实际问题,把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事情紧紧抓在手里,用实打实的干事业绩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群众共同书写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与群众“同心共情”,实现群众的“微心愿”。昭昭初心在日常,温暖洋溢在细节。工作实践中,党员干部要把“人民”二字深深地镌刻在心上,把“为民”二字落实到行动的“坐标轴”上。无论何时何地,党员干部都要把为民奉献作为毕生追求,要把人民期盼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所需作为工作重点,坚守“为民心”、迈好“奋进步”、走稳“征程路”,将人民群众满心的向往转变为可见可感的美好现实,将人民群众的一个个“微心愿”转变为“幸福清单”。
把责任“扛牢在肩”,谋划群众的“发展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烙印在脑中,也要把岗位的责任稳稳扛起、扛牢在肩。把造福人民作为奋斗的“动能”,从“心”开始,在“行”聚力,从“身入”到“心入”,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上。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出策献力,主动帮群众谋划发展思路,帮群众挖掘产业特色,帮群众梳理存在难题,做好岗位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实际变化、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向问题“攻坚克难”,办好群众的“眼前事”。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件件都是大事,能不能用心办好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作风强不强、干事实不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自觉向焦裕禄、张桂梅、杨善洲、黄大发等榜样看齐,要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放在心头,在躬身而行、砥砺奋进中诠释担当,抓好工作落实、强化干事的信念,围绕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事抓得具体、抓在细处,“扑下身子事情一抓到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民为邦本”思想的一种继承和超越。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能“本固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