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说起来,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精神和肉体。对于两者的解释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两者相互联系,而在某种程度上又相互独立。
两者相互联系,道理也比较简单,第一,精神附着于肉体才有实现的可能性,肉体有了精神的附着才不会是行尸走肉;第二,精神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状况反过来也会影响精神的积极性。两者又相互独立,这一点可以从日常工作来理解:我们将劳动分成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很多人认为体力劳动是在吃苦,而脑力劳动是在享福,这是非常可笑的。体力劳动耗费体力,劳动过后筋疲力尽,劳累是不必多说的;脑力劳动实则是在精神层面解决问题,时常会面临巨大的压力,耗费巨大的脑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心力交瘁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其实宁愿承受体力劳动,而不是承受精神压力,这也可以说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本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维度的工作方式,无所谓哪一种更加轻松,两者都有极限,体力可以耗尽,脑力同样可以耗尽,在生物学上,大脑思考消耗的能量丝毫不会少于体力劳动。
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后,我们又应该认识到,我们其实每天的活动就是在利用体力和脑力来处理世界的各种信息,完成各种任务。假如将人体理解成一台计算机,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某一方负载太重,就会导致另一方的功能受到影响,而某一方越强大,另外一方也就会得到加持。因此,我们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处理好体力和脑力的关系,做好平衡,注意保护,合理运用。无论体力还是脑力,强力式地、连轴式地运转会导致能力耗竭,这当然是非常有害的,科学的做法是有节奏的、有计划地使用,注意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