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于2月5日在京召开。此次会议犹如一场及时雨,再次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一重要任务置于聚光灯下,为新一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形式主义,是阻碍基层发展、破坏党群关系的“顽疾”。它让基层干部深陷文山会海、繁琐台账与过度留痕之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难以真正聚焦工作实效。会议强调要紧盯突出问题一抓到底,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这一举措精准有力,直击形式主义要害。
精简文件会议,是为基层减负的关键一步。过多的文件如雪花般纷至沓来,会议一场接着一场,基层干部在文件堆与会议室之间疲于奔命。许多文件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指导意义;部分会议冗长乏味,议而不决。通过精简文件会议,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将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能让基层干部告别“迎检大战”。过去,督查检查考核名目繁多、标准不一,基层干部忙于准备材料、应付检查,甚至出现“材料政绩”现象。规范后的督查检查考核应更加注重工作实绩,以结果为导向,减轻基层干部的迎检负担,让他们能安心干事创业。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同样不容忽视。各类政务APP、工作群层出不穷,消息提示音此起彼伏,基层干部时刻处于“在线”状态。有的APP功能单一、重复建设,还有的要求频繁打卡、填报数据,加重基层负担。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就是要清理不必要的APP和工作群,整合功能,让基层干部的指尖回归工作本身。
创建示范和节庆展会论坛活动,本应是展示成果、促进交流的平台,但如果缺乏规范,就容易沦为形式主义的“重灾区”。规范此类活动,严格审批程序,避免盲目跟风、铺张浪费,让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助力地方发展。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浪费公共资源。加大力度整治这些不良现象,树立正确政绩观,让领导干部把心思用在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上,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是整治形式主义的重要内容。形式主义往往与不正之风相互交织,侵害群众利益。从基层办事的“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到民生领域的敷衍塞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只有坚决整治不正之风,才能让基层风清气正,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202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彻底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