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闺女幼儿园组织秋游,我送闺女到幼儿园的时间比平时也早了一些。按老师的要求准备好了水壶、铲子和湿巾。这次家长不陪同,只需由几位家长提供车辆,每车拉四个孩子,负责将他们送到农场去。
孩子拼车坐,是需要家长自己协调的,这可把我为难坏了,我不知道该找谁,一想到要问,就立即会想到人家车可能满了,害怕被拒绝。就想着,自己骑电动车去送孩子,这倒是简单直接了。但是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很无能,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能解决。后来,在和闺女同学家长的聊天中,得知他们的车还有余位,就让闺女随他们一起走了。
闺女随车走后,我心里就开始埋怨自己木讷至极,都没有和那家长道个谢,一阵阵的自责。接着又开始担心晕车的闺女靠车门坐,她可能又会将车窗全部打开,要是不小心误开车门掉下去,怎么办?(脑袋里数次呈现出闺女掉下车来的画面……)一通胡思乱想之后,我回了家,不知道该干什么,心里空唠唠的。我意识到了自己头脑中的种种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艾利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3、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我赶紧转移注意力,开始做家务,看书。虽然还是会忍不住看看闺女的班级群里有没有上传活动照片或者视频,我只想确认闺女是否平安到达。最后,我看到了闺女和老师同学们开心玩游戏的视频,也验证了自己的担心是有多么的糟糕至极。
闺女还是特别喜欢羊
我总是在不停的恐吓自己,否定自己,惩罚自己。这种心境太残忍了,每天都感觉压抑的不行,在一轮轮的自我攻击之下,慌乱逃生,如此看来,我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坚强很多倍。否则,早就死翘翘了。直面自己的内心,真是一件血淋淋的事情。可能正因为我心里曾经无限光明,所以,现在才能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黑暗。又是一体两面,对立统一,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