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心情不是很好,因为想妈妈,担心妈妈。昨天刚从老家走的时候妈妈有些感冒,精神不太好,有些气喘,人也消瘦好多。虽然回来了,但总是觉得心里不太踏实。
我一次次的打电话给妈妈,希望从她的声音里快一点听到她的好转和快乐。因为只有她好了我就感觉好,她不开心或是身体哪里不舒服我心里就会很难受,总有种心悬在空处不着地的感觉。
刚才又给妈妈打电话,她说在吃饭。感觉比昨天好一些了,人没那么困了。随着妈妈的好转我的心也稍微松了点,希望妈妈快点好起来。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烈的意识过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这么的珍贵。
小的时候天天和父母在一起,总感觉妈妈经常会喊叫我们。那会有时真希望妈妈不要管我们,让我自由自在的。现在想想那时的时光是多么珍贵啊,自从出门打工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越来越少,基本都是聚少离多,在一起的时间可以数得清。
1
记得第一次和父母分离,是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老家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川道,因为交通不便利,很少有老师愿意去我们那里教书。所以在本村里只能上到四年级。五年级开始在十里路以外的平原村子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
那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慢慢学会长大,学会独立。一个人住,一个人吃,一个人行走,每周给自己带够一周的伙食(馒头)。遇到事情独自解决,因为哭鼻子父母也不在跟前,凡事只能靠自己去独立面对和解决。
2
第二次和父母分离,是离开学校第一次出门打工,步入社会的时候。那年我17岁。我清楚得记得那是我二哥刚结完婚,临近春节只剩14天。爸爸妈妈不让我出去,说等过完春节再出去。我态度坚决,一刻也不想再停留,我心里就一个想法“我要出去外面”。
其实那个时候对于“外面”的世界完全茫然,我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只是头脑里会有一种声音传递过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我想离开这个令我困顿和束缚的地方,去外面宽广的世界里去编制成就我想象和期待的梦想。(在此之前家里发生过一些事情,导致自己思想比较偏激和极端)
刚出门离开家乡,离开父母那是一段孤独而又难熬的日子,因为很多的不适应和不习惯。也就是在那种不适应中自己慢慢学会坚强独立起来。
记得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基本都是在公用电话厅给家里打电话。春节过完正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给爸爸妈妈打完电话报完平安,心里好难受,挂完电话,抬头一闭眼,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我站在黑夜里面朝家的方向。特别想家,特别想父母,特别想念有关家乡的一切。因为给父母说的一切适应和一切都好都是假的。其实我很不适应,尤其是面对一个亲人都没有的哪种孤独感和无助感。
现在回头去看怎么当时那么弱小,会感觉有些不脸和不好意思。其实生命可能就是这样,是一个不断的把小脚走大,把小路走宽的过程,每个人都基本类似,只是体验不同。
3
第三次和父母分离,是2012年年底结婚的时候。对于婚姻以前我一直心存“畏惧”。也说不上为什么。应该是怕承担责任,怕负担不起吧……
那年姨妈介绍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孩子的爸爸。因为我们两家离的比较远,距离差不多200多公里,在农村在父母的眼中还是很远很远的距离。嫁这么远就不能够像嫁在临近的女儿那样随时去看望照顾父母。
当时我体会不深,我只是觉得稍微有点点远,回家不那么方便。但从结婚那天父母的眼中和妈妈一遍遍摸我的头发,眼角偷偷留下泪水,我能感觉到那种不舍和心疼。
可能是妈妈年纪大了会考虑的比较多。也可能我还不到那个年龄阶段体会不到那种感觉。但从最近这几次见妈妈,每见一次就感觉妈妈好像又苍老一点点,会越发的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为了成全和让孩子幸福。她们得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心痛才可以做到那样。
每一次“分离”都伴随痛苦,同时也伴随成长和进步。生命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分离”和“相聚”中丰富多彩,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