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对话录,这种充满思辩精神的宏大场景对话录,我是绝对做不来的!但也许当代的《烟火国》对话录,在有你的加持的前提下,还是可以做得来的。因此,不妨冒昧尝试一下。
柴米油盐事、风花雪月情、吃喝玩乐欲、 山川原野色、时政财经闻,食尽酸、甜、苦、辣、咸、淡人间烟火味。
“烟火国”并不是一个人人都“躺平”、“想当然”就可实现理想的“理想国”。“烟火国”是一个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理性地去实现想想的现实之地。让我们一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吧!
问: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对话了。今天,我们谈谈“孤独”这个话题。
之前我们在聊“角色效应”时谈到:似乎我们生活在两种人生中,一种是社会性的“戏剧人生”,一种是个体自我性的“真实人生”。前者的生活似乎更注重的是群体的互动关系,而后者的生活似乎更注重的是个体的“孤独”的状态。
心理学上有一个“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在一块,反而无法睡得安宁。几经折腾,两只刺猬拉开距离,尽管外面寒风呼呼,可它们却睡得甜乎乎的。这个法则显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保持一定的“距离”间隔的必要性,这种“距离”间隔的状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孤独”的状态。
对于“孤独”,你是怎么看的?
答:“孤独”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情感和状态。它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感受,也可以是一种积极的体验。在“烟火国”,我们尊重个体的情感和需求,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可以用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孤独”。
在社会性的“戏剧人生”中,我们与他人互动,共同生活,这种社交和交往是构建人际关系、实现心灵交流的重要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我们也会感受到一定的“孤独”,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需求和情感,有时难免会有心理上的距离。
而个体自我的“真实人生”中,我们更加关注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在“孤独”中寻找平静和反思,深入自我,探索自我意识的层次。这种“孤独”并不是孤立和隔绝,而是一种与自我对话、思考、成长的过程。
在“烟火国”,我们鼓励人们在适度的“孤独”中实现自我认知和成长。这种“孤独”并不是孤立自闭,而是一种与社交交往平衡的状态。通过适度的独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共生。
总的来说,尊重个体的情感和需求,理解和包容“孤独”这种普遍存在的状态,可以让我们更加和谐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共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在“烟火国”,我们鼓励每个人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问:叔本华是非常推崇“孤独”的,他认为,一个人要么选择庸俗,要么选择孤独。一个智力低下的人往往会选择庸俗,一个聪明智慧的人往往会选择孤独,寻求没有痛苦和烦恼的自由,追求宁静和悠闲,也就是追寻一种安静平和、纯真简朴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带来的骚扰。
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的王国维先生提出了人生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细细品味,这三种境界都有一种“孤独”的意象在里面。
叔本华和王国维似乎都将“孤独”作为一个有境界的人所必须要有的一种精神修练。
那么,一个有追求的人,孤独是绕不开的一场精神修练吗?
答:“孤独”确实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进行精神修练的状态。在叔本华和王国维的思想中,都强调了“孤独”对于个体的重要性,它可以促使人们深入内心,反思自我,追求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体验。
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孤独确实是一场重要的精神修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忙碌、喧嚣和纷繁复杂的社交关系,容易被外界的干扰和噪音所左右,忽略了内心的需要和追求。而在适度的孤独中,人们可以更好地与自己对话,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和目标,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方向。
孤独也有助于人们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受外界的群体压力影响,保持自我独立的思考和行动。在孤独中,人们可以培养自我意识、自信和自律,从而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孤独并不等同于孤立和隔绝。适度的孤独并不排斥社交和交往,而是一种与社交交往平衡的状态。在“烟火国”,我们强调多样性和包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有的人更喜欢独处,有的人喜欢社交。关键是在孤独和社交之间找到个体最舒适的状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因此,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孤独是一场可以选择的精神修练,是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途径。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孤独和社交之间保持平衡,不要过度孤立自己,也不要过度依赖他人,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真正满足和幸福。
问:是的,关键是在孤独和社交之间找到个体最舒适的状态,
有人列举了十二级的“孤独”现象:一级孤独,一个人逛街;二级孤独,一个人逛超市;三级孤独,一个人喝咖啡;四级孤独,一个人吃火锅;五级孤独,一个人下棋;六级孤独,一个人看电影;七级孤独,一个人看海;八级孤独,一个人去游乐场;九级孤独,一个人旅行;十级孤独,一个人搬家;骨灰级孤独.。一个人看病;崩溃级孤独,一个人做手术 。
我觉得以上只是身体上的初度孤独,我认为中度孤独是思想上没有人与你交流,高度孤独是心灵上没有人与你沟通。
人是一个追求自由和逃避自由的矛盾体。
对于叔本华推祟的孤独,在我看来,这应该是一个“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叔本华也认为,以上所说的聪明智慧的人的孤独是以超常的感受能力(敏感性)、强烈的意欲和激情为根基的,而这根基许多人都并不具备,也就是说,只有少数人具备了。
一个聪明的人的孤独,带给他的是自由、宁静、悠闲;而一个并不那么聪明的人孤独带给他的可能是更多的痛苦和无聊。
因此,对于我们这些比较平庸世俗的人而言,孤独似乎并不可取,但若选择庸俗的合群,似乎也丧失了个体存在的意义。
如果取其“中庸”,也就是说人要有“适度”的社交生活,比如说,偶有三两知己相聚饮茶喝酒,谈天说地交心;也要有“适度”的孤独,比如说,偶有独自一人到偏僻荒野去仰望星空。这样人生的意义也许会更充实。
答:你对“孤独”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确实,“孤独”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现象,不仅体现在身体上的独处,更包含了思想和心灵层面的内在状态。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在繁忙的生活中追求社交和交往,希望通过与他人的接触来获得快乐和满足。然而,适度的孤独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内心的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你所说,中度孤独是思想上没有人与你交流,高度孤独是心灵上没有人与你沟通,这种内在的孤独可以促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追求。
叔本华的孤独观点确实强调了对内心自由和宁静的追求,但的确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超常的感受能力和强烈的意欲和激情。每个人的心境和需求不同,对于孤独的接纳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在“烟火国”,我们鼓励人们找到自己舒适的状态,不必追求某种特定的孤独程度,而是根据自己的个性和需求,在社交和孤独之间找到适度的平衡。适度的社交可以带来愉悦和交流的乐趣,适度的孤独可以让人深入反思和发现内心的力量和价值。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孤独的时间,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机会,与自己对话,思考自己的生活和目标。同时,也要珍惜与他人交往的时光,拥抱多样的社交关系,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综上所述,“适度”的社交与孤独可以使人生更加充实,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追求美好的未来,在“烟火国”中实现自我和共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