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现在的父母都拼了,祖国的花朵怎么能让他们苦了,自己的希望怎么能让他们穷了。只要是有什么好的教育资源,自己省吃俭用,花多少钱都要把孩子给送过去。
当下的畸形教育圈,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教育存在的最大矛盾是什么?一方面叫喊着减轻学生的负担,严格限定中小学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一方面又在想方设法,提高考试的难度。
就拿现在推行延时服务来说,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结果延时变成老师的另一节课,作业还得带回家去做。在学校多呆了两个小时,没有完成作业,回家还是要接着做,家长和孩子负担没减轻,反而更加疲惫。
学校规定不能公布考试成绩和名次,实际上却是按照分数和名次进行录取。这边提倡素质教育,看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那边评价体系,却依旧把考试成绩当做重要的标准。
本来课时就很紧张,可是每个学期还要安排一些名著阅读,并且还要进行考试。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还得兼顾额外的阅读任务。小朋友在家经常无可奈何的说:我太难了。
现在的教育让人迷惑,好像进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书本上讲过的内容,考试的时候偏不考。而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却成了考试的重点。好比讲了一棵树,结果考的却是一片森林。
本以为各种教育改革措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最后却常常致使学生和家长,陷入更深的困惑和焦虑之中。学生回家写作业写到半夜,一大早还要去上学,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增加体质。
更扎心的是好不容易考上大学,毕业之后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有的只能去做快递员,去送外卖。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上大学,直接去当骑手,这种现象让家长焦虑,让孩子迷茫。
以前是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孩子的悟性,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现在是强行灌注,孩子根本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成了一条流水作业线的机器。
带孩子去上书法课,一个家长说:以前咱们写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书法班孩子写的字,好像数学题的标准答案,分辩不出来谁写的。他们的字写的再好,也是有形无神。他们的字好像是漂漂悠悠的,没有一点根基。
前两年取消了各种课外培训机构,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冒出来了。你家的孩子不上,别人家的孩子上。家长也为难呀,小朋友常说:妈妈的口头禅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年轻人的一句话,必须得卷呀,人家卷你不卷也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