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反而是富贵让人丧失了志气。
——薄伽丘
《十日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这本书说的是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几个侥幸没有被瘟疫感染的青年男女为了排忧解闷,在天气最热的时候,他们围坐在荫凉之处开故事会,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人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所以这本书取名《十日谈》。
最初,听到这个名字时我也非常好奇,所以就先读了一下序言,这本书是在一个个打趣逗笑或男欢女爱的故事中,没有忘记捕捉反应人类智慧的闪光点。
其中,《十日谈》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国王的马夫爱了上了皇后,马夫虽然地位低贱,但是生得高大漂亮,和国王身材差不多,他爱上了国王的皇后,但是皇后并不知道,他也不敢表现出来,到最后马夫觉得这种单相思太痛苦,不如去自杀,反正都是死,索性冒个险,如能一亲芳泽自然死而无憾。马夫夜里就在皇后的寝宫外观察国王是怎么进去的,第二天如法炮制成功进了皇后寝宫,黑灯瞎火之下马夫不说话皇后也不知道是其他人,二人玩得很开心,马夫担心性命,还是连夜赶回了房间,他离开之后国王也去了皇后寝宫,知道有人假扮他和皇后睡了觉,但是国王为了自己的名声并不声张,当下就去了马夫所在的仆人房间,发现马夫心跳很厉害,就把马夫的耳边的头发割掉一段做了标记,第二天国王召集了所有仆人,想找出耳朵旁少头发的那个,然后悄悄杀了他,可是仆人们都到了以后国王却傻了眼,原来聪明的马夫在国王离去后将所有仆人耳边的头发都削了一截。
马夫的行为是得到了作者薄伽丘的赞赏,但是这样的人在封建时期的中国肯定是个流氓登徒子十恶不赦之辈,因为中国的男人都要讲礼仪廉耻并且不近女色,去偷他人的老婆简直是人神共愤天诛地灭。但是,薄伽丘确信,人的高贵并不取决于出身,而是决定于人的才智。即便是伺候国王的马夫,其仪表和聪明同国王相比,毫不逊色,虽出身微贱却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贫穷不会磨灭人的高贵品质,穷人家往往出现圣贤,倒是“高贵叫人丧失了志气”。
自从文艺复兴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就以神为中心转为了以人为中心。薄伽丘正是宣传了符合时代的人道主义精神——由高高在上的神的缥缈,转为了人得实实在在。如果因为书中故事的短小、浅显、易懂,而对它不屑一顾,则更是大错特错了。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作品,才可能走进更多人的心,而宣传普通人的智慧,又是最能引起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