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至今,出现种种问题,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想通过各类问题的分析来试图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各式各样的争端。诚如是,争端带来互不认可,带来异化,带来生存竞争,带来战争,也带来不可磨灭的悲剧。这让人类自身觉得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非安全的,而是充满血腥和杀戮,稍不小心极有可能带来自身的毁灭。这种担忧是全体性的,不分权力高低,不分民族,不分地域。既然是全体性的,那势必也要找到全体性的认可才能解决终极矛盾问题。但是,人类的一切活动是社会性的,并非个人性的。所以社会性,是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细微生活细节都与社会是脱离不开的。人类的社会功能是相互依靠的,否则是无法完善生活的。那么要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就不是简简单单的打打杀杀和征服就能成功的,因为这其中牵涉到各式各样的社会性活动牵连,诸如产业链等。不管承不承认,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来看待问题的,即便看起来是在考虑非自己问题,核心也是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那么问题来了,都有自己的立场,那要找到全体性的认可才来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必须明白这个现实问题,别去玩那些自欺欺人的理论,诸如一厢情愿的幻想只要人人善良世界多美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多美好云云。这种认识几乎是弱智的低能儿才相信的童话。换言之,别去读什么「心灵鸡汤」,鸡汤只能让人变傻,别无一用。
本号立场:「華夏中國」
既然找不到全体性的认可,退而求其次,找大部分认可呢?或者说具有一定影响的某家学派呢?
中国人的历史不仅仅五千年,这个尽人皆知,我们权且从炎黄算起,这五千年来出现过是是非非、风吹雨打,说也说不尽。引用《东周列国志》的几句话来说:「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什龙争虎斗」。正是那个时代,涌现出一大批顶级人物:老子、庄子、孔子、墨子、孟子等。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主张,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主张甚至是相左的,但都同样叹息:大道隐没了。
大道隐没了,多么简单的几个字
然而阐述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这些先人们认为在这个时代之前,至少有大道,这个时代开始,大道隐没了。中国人苦苦追寻的「道」到底是什么呢?就社会而言,就是全面性解决社会问题根源。就宇宙而言,是其本源。就人身而言,是其做人之标准量度。换言之,至真之理即是「道」。
那么,怎么理解道呢?
《说文》曰:道,所行道也。
这个解释乍一看不太令人满意,因为用本身解释本身。道,所行道也。在解释道字上用道字来解释,很不合理。所以第二个道与第一个道绝非一个意思。先看看《说文》全部怎么解释的。
《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道,古文道从首寸。
辵,音chuò,表示走字底,就是行。《毛传》里面讲: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道之引伸为道理。亦为引道。从辵首。首者、行所达也。首亦声徒晧切。古音在三部。一达谓之道。释宫文。行部偁四达谓之衢。九部偁九达谓之馗。按许三偁当是一例。当作一达谓之道。从辵首。道人所行也。故从辵、此猶上文邍人所登故从辵也。自邍以下字皆不系於人。
意思是说本义是指所行走的路,引申为道理的道。那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用道来解释道了,道,所行道也,第一个道是指道理的道,第二个道是指道路的道。决定我们该走怎样的道路这种概念就是道。
一达谓之道。释宫文。这里指出了详细解释道路的文献,在《尔雅·释宫》。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馗)。
只朝一个方向进发的是路叫做道。出现一个分叉口的叫做歧,歧路就是这个意思。出现两个分岔路或丁字路的叫做剧,问题加剧,不知道该怎么走就是此意。十字路的叫做衢,所谓通衢大道。有五个路口的叫做康,六个路口的叫做庄,所谓康庄大道就是此意。有七个路口的叫做剧骖,郭璞注解说:三道交,復有一歧出者。今北海剧县有此道。八个路口的叫做崇期,崇期就是四条路相交,路口特别多,崇,充也,道多所通,人充满其上如共期也。有九个路口的叫做逵,逵音kuí,也写作馗。
这里我们就应该明白了,《说文》解释的道为何要用所行道也来解释,因为道是唯一的方向,比喻至真之理,没有第二条,也没有偏差,符合这样的条件才叫「道」。
我们试想一下,某人要赶路去某一地,路上是唯一的好还是有很多歧路的好?答案不用我说了吧。歧路越多,越干扰你的判断,迷路的概率增大,那么最终要抵达目的地的概率减少。相对应的道理也是一样,所谓大道贵简。如果不能简单清楚明白的阐述其道理,而制造各种额外不相干的信息,那样的道理,即便听起来如诗一般美丽,也是歪理,若是没有判断正理和歪理的能力,轻而易举就被诗一般美丽的胡话骗了去,最终误的还是自己。说到这里,请大家自己想想某些教号称大智慧,没用的废话之书却成千上万,给了你无数条歧路,就是没给出正路。
中国人很早就用「道」字来阐述至真之理。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朢唯忽。」(老子)
「少序别离之处,离而入阴,别而入阳,此何道而从行,愿尽闻其方。歧伯曰:帝之所问,鍼道毕矣。」(黄帝内经)
「路,旅,途也,路,场,猷,行,道也。」(尔雅)
「襄公无道,即位之四年,公弟小白避之莒,齐人慕之而作是诗,赋也。」(诗说)
不过,中国古人也没完全遵循道字的深意,而出现道字滥用的情况,在以上举的例子中,就有不是道的也被称之为道,有些只是法,还有些只是术。滥用之下,导致道的深意被歪曲,又被披上一层美丽的外衣,这也使得古往今来,虽然老祖宗早就将大道讲清楚了,但后人还是一直在自我重新找寻答案,有时候病急乱投医,导致外来的偏邪之说占据了国人之脑,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事件、人物,仿佛都没有公论一般。诸如秦始皇,诽其暴君者有之,誉其圣君者有之。并且每个时代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以至于今天社会上一旦发生什么事,哗然一片,没有学者一个公共认知的价值取向,偶尔有人评说,要么不公断,要么胡说。比如关于人贩子拐卖小孩一事,有人言为了杜绝悲剧,抓住一个就判死刑,或者恢复古代一些极刑来处罚这些可恶之人,然而又有人言不占成判死刑,要与它们妥协,以免伤害小孩云云。如果是未知缘由或未知结果的事件,各有其说还说得过去,为何理应成为定论的社会事件还被乌七杂八的邪说充斥呢?这正是由于国人放弃祖宗探索的道,对道也全然不知,同时自己也懒惰不花时间精力去学习,更没有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人云亦云者多也。
有此现象,非中国之福。放眼世界,会发现全世界都这样,比中国社会问题更严重的多也,这非世界之福。所以,大道经行处,天下齐太平。
如果你不愿意承担这份责任,你依旧逃不了被波及的命运,与其被人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何不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当一场能波及天下大事件出现时,天下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不管他愿意或是不愿意。